[原创]阿理日学日思之:学习巴菲特的四个阶段
(2011-02-24 20:49:17)
标签:
巴菲特杨惠珊临摹杂谈 |
分类: 俱乐部原创 |
[原创]阿理日学日思之:学习巴菲特的四个阶段
俱乐部会员:陈理
阿理学习王永庆成为“叫太阳起床的人”,每天闻鸡起舞,凌晨4点起床,晚上10时入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不可谓不勤奋,自讽劳碌命,闲不得。
但自从今年元旦偶染微疾,倍感疲惫,被强制休息一段时间后,反而觉得工作劲头更大,效率更高。开始反思工作时间长短不是重点,如何提高效率、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才是正着。
正好休养期间不知何故乱翻书,看到犹太人虽然惜时如金,但每周安息日(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都强制休息,不谈工作,不做生意,甚至连家里都不许生火做饭,对我触动颇大。“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阿理喜欢学以致用,看到好东西,都要亲自实践一番,如果实践中有问题再作改进,这样能够每天都有进步、有收获。因此从本周开始阿理也过“安息日”,从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强制休息一天,彻底放下工作,让灵魂跟上脚步。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今天“安息”,去田子坊参观。最有感触的是参观杨惠珊琉璃展。
杨惠珊本来是演员,进入琉璃艺术是半路出家,但表现出惊人的热情、天赋和坚持精神,其取得的成就是三者完美合一的自然结果。对我们学习巴菲特、在中国实践巴菲特思想颇有教益。
例如,杨惠珊制作琉璃佛像的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临摹;第二个10年半临摹半创作;第三个10年全身心创作。
杨惠珊的经历启迪我,学习巴菲特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10年“临摹”,刻板学习,不必考虑创新;第二个10年,“半临摹半创新”,边学习,边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第三个10年,全身心创新和实践,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忘掉巴菲特,建立自我;第四个10年及以后,持续创新实践的同时,回报社会,传承智慧,追求无我。
最后,以杨惠珊几幅作品的题词和大家分享,希望您从中悟到些什么:
·一苦一智慧,一厄一慈悲。
·更见菩提
如果苦厄满天
是否依然慈悲欢喜?
如果处处浑沌,
如何安心见性?
从动荡
从困顿
菩提
更见澄明
(值班编辑:网游 )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