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也适于“首次置业者”
俱乐部原创 立智
很多首次购房者都认为,自己买房纯粹为了自住,所以不必过多关心房产本身的升值前景与投资价值。这种观点看似有理的表面,却反映了本身缺乏资产管理与投资意识,而且也注定要受到通胀的长期“侵蚀”。投资的世界并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积极寻找机会的态度。
事实上,一处好房产既能满足自住,而且还能实现长期较高的资产增值。“一石二鸟”绝非奢望。(本文主要针对首次置业者,不鼓励炒房、囤房)
逆向思维:寻找“导致低估”的负面因素
笔者在09年的8月份买入广州市天河区一处房产,至今大约1年半,获得了一定的房产增值。以此作为实践案例,与首次置业者分享。
实事求是地说,09年8月时的广州房价水平已错过最佳买点。所以,当时有朋友问我:“为何不在09年初时低谷买房?”,我答曰:“之前现金都买了股票”。之后随着股市在6月份后冲上3000点,个人减持了部分股票,因此才有现金在7月份开始准备购房计划。减持股票并非因为预测到股市见顶,而纯粹是个人原因需要购房。此外,当时购房原因还有:通胀加剧、楼市供不应求、房贷利率低等因素。
笔者所购房子位于天河区岗顶龙口西路。刚开始看房时,适逢附近主干道在大力建设BRT工程,距离房子不到10分钟步行路程,当时周边环境:沙尘滚滚,人行道路面崎岖难行、噪音不断。而且,由于当时BRT工程处于赶工期,晚上甚至会施工到凌晨,噪音之大足以影响周边500米范围内居住者的睡眠。所以,当一般人看到这些现象时,都会觉得很“倒胃口”,在周边买房的兴趣会大受影响。
也正因为这些负面因素,导致其周边房价从08年的最低谷以来涨幅并未高于广州平均水平,甚至略为滞后。这就提供了较佳的“价值低估”机会——较高的静态租金回报率。
具体分析负面因素与前景,可以从公开信息得知:BRT工程会在广州亚运会开始之前完工,这就意味着施工带来的路况不佳、沙尘以及强烈噪音等不利因素,都只是暂时的——一年之内都能得到彻底解决。而且当BRT工程结束后,区域交通会更为便利——这往往有利于周边房产的价值提升。
总而言之,选择那些长期能够得到完善解决的“短期不利因素”。而且,需要我们从不利因素中,看到当中隐含的积极因素。
之后事实证明,笔者购入房产不到半年时间,BRT即已完工,负面因素得到解决,交通更为方便。因此,从逆向思维出发,主动寻找存在短期负面因素的区域,更容易发掘出价值低估的房产。遇到类似周边修路、基建等项目施工等,不妨关注其是否价格已被低估。
租金回报率构筑“安全边际”
对房产的价值评估,租金回报率是衡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不止是静态的衡量,还需要动态地衡量与评估。
首先,静态评估即房产当前租金回报率最好不低于4%,一线城市能达到5%即可看作明显低估,而若接近或者低于3%,则可视为价值高估。当然,以上3-5%的回报率标准属于简化,若要更精确还需考虑当时的利率水平(不能低于1年定期存款利率)。
其次,动态评估:租金水平年复合增长至少能跟得上CPI增幅。动态评估关键在于未来租金上涨的各种潜在因素,必须有足够确定性与充分性。
承租属于纯粹消费需求,因此租金水平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租金回报率也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房产内在价值。
数据显示:广州2010年的租金平均上涨幅度约为14%,因此,如果持有的房子能够达到平均水平,则能够跑赢2010年的CPI涨幅。笔者所购房产由于地段与配套成熟,加上周边属于商务写字楼区,租赁需求旺盛,因此年内租金涨幅超过15%也超过了平均水平。
动态评估并不是预测未来租金价格的上涨幅度,而是把重点放在“跑赢平均水平”上。评估因素可分为:“区域优势”与“个体优势”,其中区域优势包括:1)周边区域大量租赁需求;2)配套:医院、学校、超市、银行等等。3)交通:地铁、公交、车位。
寻找更多“个体优势”
长期来看,如果房子存在区域环境优势,则如果再加上“个体优势”,则无异于为投资增添了双重保障。能从中找到更多支撑租金的上涨因素。
从香港以及国外的长期楼市需求来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重视程度提高,在同一区域中,具有“相对优势”的房子长期升值空间会明显超过普通的房产。
这里的“个体优势”主要包括:景观、通风、采光、噪音、格局质量等。
中国人以前买房子主要注重“屋内条件”,例如格局质量等因素,但事实上景观与噪音等“室外因素”同样影响着房子的升值空间。“室外因素”主要包括景观与楼距。景观方面,能够有稀缺的江景资源当然最好,不过即使不是江景豪宅,也同样能够其他景观不错的房子,例如“公园、地标建筑、商业街”等等。而楼距则关系到房屋居住的私密性,已经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重视。
另外,通风、噪音与采光等因素判断相对简单,这里就不一一解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的评估标准不可能在大部分房产上得到完全的符合,但是投资本身并不是追求绝对的完美,而是只需找到“相对优秀”的标的即可。
此外,城中村拆迁与改造将直接明显增加周边地区的租赁需求,从而对租金的上涨形成推动力。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租金的上升不会等到城中村正式拆迁的时候才体现,因为搬迁会陆续提前进行。
笔者房产案例:
购入房产时静态租金回报率:4.1%。而按照目前租金水平,原始买入价对应的动态回报率已经超过4.6%,属于较高水平。而当前房价下,则下降到3.2%
买入单价:1.08万元(包括税费成本)。
目前单价:1.6-1.7万元。按照1.6万计算,房价增长48%
实际投资净回报率:超过120%(考虑了利息、装修与税费成本后)
由于首套房3成首付,而且贷款利率7折(初始年利率仅4.2%),因此回报率在财务杠杆下得到了放大效应。应该说,在1年半时间内,该房产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出自己原先5年100%的预期。
客观地看,目前房价下对应3.2%的租金回报率属于偏低水平,单纯从投资角度来看,已属于可考虑卖出的范围。但考虑到自住需要,即使未来5年房价不涨,资产也已满足了保值与抗通胀的需要。
(博客编辑:卫星)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