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原创 明镜台
穷人银行和富国银行有什么共通点?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他们的共通点还真的非常多。
我们知道服务业的本质是从客户出发,一切以客户服务为本,服务是任何纯粹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对其中关联的两个内容有所感悟:一个是对客户第一的理念,一个是对信用定义的“颠覆”。
小额贷款搞糟了?
先说说小额贷款。
最近,印度小额贷款出现风险。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小额信贷机构上市后股东赚了很多钱,从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众多的投资者成立了更多的小额信贷机构造成巨大的竞争,不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不管社会效益,盲目竞争造成了大规模的违约风险。
从一些简单的新闻资讯就可以知道,在印度,一些小额贷款发展成变相的高利贷,借贷方收取36%的贷款利率,而且通过高利贷催款员催逼收债,造成大量借款人拒绝还款,并有超过30起的自杀事件。
“客户第一”的重要性,在两个极端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穷人银行的模式中,看似毫无个人信用的穷人,甚至是乞丐,都有了自己的“人权”。10%的贷款利率、每周还款、5人小组、管理人员的上门服务,都是以帮助客户独立、自信、脱贫、发展为基石,同时也是防范风险的最佳机制。
而印度众多的营利性小额信贷是以吸血为原则。表面上看是服务穷人,但逐利者与制度漏洞的结合,带来的却是贷款者的以死抗拒。
在格莱珉,10%的利率属于绿色区域,10%-15%是黄色区域。尤努斯本人当然不是高超的预言家,但他早已在几年前就预见到了营利性小额信贷部门问题,他批评这种30%及以上的超高利率,其实就是高利贷的变种。
这说明,如果违背了“穷人银行”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贷款原则,反过来就会摧毁自己发展的基石。
满足客户一生需求
再来看另一家在管理中小企业风险相当成功的银行:渣打银行。
近日与其一内部人士聊天,说起与其他银行不同:渣打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是归在个人银行,看做是个人客户,而不是企业客户。在渣打看来,中小企业老板的个人财富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
渣打的服务原则是:“从一生去想,去设计。”“从公司发展的前景去设计和提供发展计划。”“不做任何投机的事情,目光投在中小企业的成长之上。”把小企业扶持成中型企业,再扶持成大企业,甚至帮助企业去海外上市、融资。这样,虽然前期的成本大,但后期的成本就摊薄了。在渣打看来,这是为社会做贡献,是做一种事业。当然,渣打也有其选择条件,并非都是来者不拒。
例如,渣打在中国推行的“一贷全”,不同于以往的单一信贷产品,包含了多种产品。中小企业只需一次申请,即可获得量身订制产品组合,满足企业短、中、长三个期限的融资需求。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简化了流程,节约了审批费用,缩短了放款时间。例如,客户进来的时候,银行对客户的需求方案,包括短期贷款、长期融资,或者是分期无抵押贷款,并把所有的不同利率的贷款产品做在一个计划里面。
同时,渣打银行有一套业务计分卡系统,以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确保对中小企业客户全面合理评估。这些累计了20多个国家的经验,是一个特别的风险管理模式。
有趣的是,在渣打小企业可以按月等额还款,如同穷人银行的每周还款,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到期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Here for
good”是渣打银行在2010年全球广告宣传的一句宣传词,本意是“永远”。渣打银行对此的中文解释是“一心做好,始终如一”,虽然繁琐了一些,不过也解释了长久这样的理念。
从业绩上看,在过去的7年,渣打的盈利持续增长,已经连续7年打破其营业纪录。
客户是好人
国内也有一家银行,最近也采用“大数法则”和“收益覆盖风险”两个基本原则。通过行业规划、商圈规划,分析确定行业、商圈的预期损失率;通过批量营销扩大规模,体现大数法则,使实际风险损失接近预期损失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合适的产品价格覆盖风险。
该银行的负责人这样描述:“通俗一点解释,就是靠数量来分散风险,个案不会对我整体资产状况产生威胁。在一个庞大的总量里,比如核销2000万,但整体却能带来20亿的利益收入。过去我们的银行老是为了这2000万痛苦不堪,去过度的追求安全。”
推行这种业务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认为这些小微企业主是值得尊重的,第二,认同他们的实力,第三,相信他们是好人。
因为“相信他们是好人”的价值观,所以这个贷款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从人出发,不从抵押物出发”。
该银行业务除了实现为小微企业服务和为银行新的利润源做贡献外,还改变了业务员的工作模式,“过去要在觥筹交错中,用酒和胃来换业务,现如今不需要做这样的牺牲了。”
当然,在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上,这家银行因为起步才两年,还在根据实际的数据在完善很多评分标准。
从上面可以看出,具体操作的细节已经发生了改变,“客户第一”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对“个人信用”的不同理解也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变化,相比很多国内银行光说不练要强很多。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这家银行什么都好,仅就此一点而言,确实有可取之处。
(博客编辑:等待)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