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小记(赏析及译文)

标签:
每日一文文化 |
分类: 文学欣赏 |
湖山小记
[明]萧士玮
雨中上韬光,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临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春浮园集》
http://s2/mw690/001I4Wngzy7n9xVDMyd01&690
[赏析]
这是一篇描绘湖光山色的山水小品。小品极力渲染了富有诗意的尖湖山佳境,又非单纯立足于写景。全文宛如一幅写意山水,其真实意图在于通过对景物诗化的描摹,营造一个物皆著我之色彩、物我相融的高远意境,并以此来寄寓作者高雅淡泊的情怀。小品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作者通过自我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来体会雨中湖山的妙景。在他看来,雨中湖山是一个尽善尽美、完璧无瑕、而且舒适随意的妙境。兴致高时,就去欣赏“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之景;疲倦时,大可以“踞石而坐”、“倚竹而息”,一派悠然自在之气象。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恬淡、平和的性格。同时折射出他对优雅闲适生活的向往。小品结构似松实紧,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一无滞碍;语言清丽自然,了无雕琢之痕,有巧夺天工之妙。
http://s16/mw690/001I4Wngzy7n9xXqZmndf&690
[译文]
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
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http://s8/mw690/001I4Wngzy7n9xYV0xxb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