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1-11-25 04:13:01)
标签:
旅游 |
分类: 德国 |
柏林的时候住在他一个朋友家里,是一对日本夫妇。自打从日本到了德国,就再也不想回日本了。都说日本人在德国呆了几年的很多都不再想回日本了。因为在日本压力太大了。他的朋友REN也是这样,他本来是日本公司外派出来的,外派出来的都有年限,五年就必须回国,他因为不想回去,就辞职了。跟老婆两人都打算呆在德国不再回日本定居了。柏林的确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地方,各种文化都能接纳,并且能个放异彩,走在柏林的街头,你能看到不同的肤色,听到不同的语言。到处都是奇装异服的行为艺术者,柏林以一个开放的姿态融合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在那里,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身着什么样的服装,柏林都能包容你。这就是为什么柏林积聚着无数艺术家的原因。而且作为一个首都,柏林的物价几乎欧洲大城市中物价最低的城市。所以很多外国人非常喜欢柏林,愿意呆在柏林。我们骑车在柏林街上转悠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摩托车牌照特别打眼,经常惹人多看几眼。因为别人不认识。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来自欧洲各国的牌照,D开头的是德国A开头的是奥地利I是意大利,因为欧盟统一,所以牌照的形式几乎都是差不多,只要看开头的字母一般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只有英国和荷兰的拍照是黄色的,其他大都是白色的。而瑞士的牌照牌子比较小。大家都认识这些牌照,而中国的牌照的确是很少有人认识的,但也不是没有人认识,有一次就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指着我们的牌照用英语对我喊:这是中国牌照吧?你们怎么过来的?我回答他的时候刚好绿灯了,我告诉他我们骑车从上海来的,他好像骑着自行车想追赶上来一样,可托马斯没瞧见,很快就开走了。在柏林,骑自行车的人特别多,柏林是一个非常环保的城市,城市的三分之一是公园、森林、草地和原野。大大小小的河流从柏林城市间穿插而过。唯一不喜欢的是“艺术家”太多了,只要有墙壁的地方,都布满了那种现代喷画。真实的柏林与我想象中的柏林太不一样了,一点都没有一个首都的感觉,感觉不到一点政治气息,而是给你一种颓废的艺术感。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中学时代的地理历史学习,都会觉得德国是一个老工业国家。到现在还记得德国的矿产分布图,鲁尔区的那个煤矿,哈哈!所以我认识托马斯的时候,那时候跟他聊德国,他很惊讶我对于德国是这样一个映像,认为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我从我学过的知识里认为,德国过去的工业发展一定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即使经过治理,大概也只是比中国好一些罢了。而且总觉得,德国应该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国家。老祖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都被人说俗了,但是越是俗的话越能体现平常生活的哲理。我读那么多书,对德国的了解还真是不如亲自来看了一眼。可能这读万卷书也要看你读得是什么书吧。教科书就不一定了!不是的,德国刚好和我的想象是完全相反的,一个跟工业国家完全不相干的印象,特别新鲜的空气,大片的森林,即使在柏林这样的大城市里面,总是能在公园里看到大量的天鹅、野鸭、兔子、松鼠。骑摩托车路过一片草地,见到一只兔子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天鹅就更加不用说了,真比在国内乡下见到鸡鸭还平常。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很震惊!柏林一点都不现代化,很少高楼,大多都是老建筑。二战的时候柏林几乎被轰炸成一个废城,为了让人民记住战争的残酷,还有很多标志建筑还保持着被炸后的姿态。时刻警醒世人战争是愚昧而残酷的。
我们长达四个月的旅行里,我们对自己的旅行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只是出发了,至于会走多久我们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因为我们把该放弃的都放弃了,我辞了职,我们租的房子也退掉了。但是有三件事情是计划好而且不可以更改的。其他的比如路线、时间都是我们临时决定的。这三件事是:1、哈萨克斯坦的入境和出境时间,因为我拿的的过境签证,6天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2、8月1号哈密的日全食,这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要看的,所以在青海总在绕路,就是因为时间太多,等着看日全食。最后一件就是9月5日东德的一个电子音乐节。托马斯过去是做电子音乐的,所以每年夏天欧洲各地的电子音乐节几乎都会去,而9月5号东德的这个电子音乐节是这一年最后的一个音乐节。托马斯要去那里见一些朋友,顺便带我见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