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为什么会在伦敦奥运赛场摔倒

标签:
刘翔伦敦奥运会男子110跨栏唐僧的博客杂谈 |
分类: 时政评论 |
赛后,刘翔虽然在场上依然保持了他那特有的阳光、坚强和乐观,但在返回奥运村的路上,刘翔对着远隔万里电话那头的父母失声痛哭。他来伦敦,太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弥补当年北京奥运会被迫退赛的缺憾,太需要用一场胜利来报答对他寄予关爱和厚望的亿万国人;然而,他腿上的伤痛不争气,使他的愿望破灭了。
刘翔赛前当天上午的训练就显露了右脚跟腱旧疾复发的迹象,但他没有退路可走,打两针封闭,咬着牙参加比赛。看他比赛准备跨越第一栏时右脚发力后突然放软,显然加剧了病情,结果当然是悲剧性的。
右脚跟腱断裂!刘翔应该知道自己带病参赛给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不仅刘翔知道,他的保健医生、教练以及他的领导都应该知道他的伤病情况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为刘翔,他无法逃避,必须舍身参赛,就像战士上战场,明知道前方有敌人的子弹也必须往前冲,必须用伤亡来证明自己付出了努力。如果刘翔这次伦敦奥运会再象北京奥运会那样放弃比赛,无疑会遭受更多的骂声,所以他必须上,可怜的刘翔。对有些人和部门来说,中国奥运金牌虽然已经不少,但还需要提高金牌的含金量,需要在大项目和传统弱项上取得金牌,而这方面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却非常稀少,所以刘翔这块男子110米栏田径金牌被寄予了厚望,刘翔也由此享受着特殊的照顾和待遇,被当成国宝一般细心呵护着。知恩要图报,刘翔只能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地往前冲,直到悲壮的倒下,刘翔是金牌至上的牺牲品。但愿人们不要用成者王、败者寇的传统思维来对待刘翔的此次失利,毕竟他尽力了,他依然是英雄。
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痛批体育“锦标主义”、“唯金牌论”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如今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体育的宗旨和最高目标是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如果过于看重金牌数量,类似刘翔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