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此行主要的目的地是大九湖,从红坪镇返回到神农顶游客换乘中心,没有继续往木鱼镇行驶,而是在游客中心购买了神农顶的门票。神农顶是神农架的主要景点,从木鱼镇到大九湖需要穿过景区。神农架六大景区套票价格是269元,神农顶门票价格是130元,前一天我们去的官门山票价是95元,两个景点的门票就已经是225元,所以去神农架的游客大多会选择套票,由于景区推出优惠政策:重庆游客在坪阡住宿1晚,且住宿消费的标准不低于100元一人,免大九湖景区门票(门票100元/人),没有到神农架其他景点游览的计划,我们选择了分别购买。
在游客换乘中心附近吃了中餐后,驱车进入神农顶风景区。上午从木鱼镇到红坪镇沿途的秋色让我们对神农顶的秋色充满了期待,事实在上山途中我们几乎没见到彩林。
神农顶风景区是神农架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保护区的核心地区,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为5A级景区。该景区面积60000公顷,主要由神农顶、神农谷、板壁岩、金猴岭、阴峪河等景点构成。神农顶为“金字塔”形山峰,北坡山势平缓,多草甸、箭竹及冷杉,是汉水支流南河、堵河的源头之一;南坡较陡,生长着冷杉、箭竹和高山杜鹃等,是长江支流香溪河、神农溪的源头之一;神农顶鹤立鸡群、雄居华中,不仅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而且是三峡库区的绿色屏障。

P02
去神农顶景区的路边上有一个观景台“神秀台”,因为这一带景色非常优美,可一览神农架复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的多类型植被。西侧是由巴山冷杉、红桦等树种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东北坡有绵延不尽的草甸植被,远处山顶的冰斗痕迹则记述着神农架亿万年间的历史变迁。

P03

P04

P05

P06

P07

P08
途中经过的金猴岭等没有游览,停车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神农谷。
神农谷坐享“神农第一景”,原名“巴东垭、风景垭”,在神农架主峰西侧,最高点海拔2950米,为神农架招牌景点之一。会临谷口,白云岩喀斯特造就的雄浑石林,在冷杉、杜鹃、箭竹的簇拥下,从深谷之底拔地而起,依崖而立,千姿百态,错落有致。从垭底至近顶,条梁耸翠,涧谷含幽,小径回旋,山花遍缀,葱茏树木间以青藤缠绕,潺潺泉声伴以唧唧鸟鸣。

P0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神农顶是神农架主峰,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05.4米,堪称“华中第一峰”。因传神农氏在此尝百草,神农顶在清代《兴山县志》里被称为“神农山”,又因山中森林浩瀚、密如城垣亦有“木城”之名,山顶箭竹丛生,冷杉林立,杜鹃叶艳,四季常青,古代民间又称它为“四季山”。
神农顶景区的主景瞭望塔,由于立着刻有“神农顶”的石碑,一般就将它当成神农顶了。瞭望塔位于2997.9米的望农亭上,高40米,属于防林护火、监测森林病虫害的配套设施,1985年10月1日建成。神农顶瞭望塔被誉为“华中第一哨”。
站在瞭望塔拍四周的风景,但忘了给瞭望塔来一张。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离开神农顶,开始下山。
不久,导航显示我们到了凉风垭。凉风垭因为很少有高山阻碍,空气流动迅速,常年冷气凝云,雨点纷飞,凉风习习,因此得名“凉风垭”。凉风垭是长江和汉江(其实汉江也是长江的支流)的分水岭,南坡的水直接流入长江,北坡的水流入汉江,最后还是汇入长江。因此凉风垭也被称为“江汉之界”。
公路两边都有观景台,先站在公路北面望阴峪河大峡谷。阴峪河大峡谷,是华中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之一,也是神农架保护区核心地带。阴峪河发源于白石漂山,处神农架山脉北坡,因从阴森的峡谷中穿过,得名“阴峪河”。峡谷两旁绝壁千丈,谷长50多公里,谷底最低点海拔600米,最高点接近3000米,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和植被景观。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位于华中屋脊神农顶西侧的凉风垭,经常有云海呈现。在北坡远眺了阴峪河大峡谷的壮观后,来到公路对面的观景台,在南坡有幸遇见磅礴的云海。云雾流动很快,我们在这里拍摄的时间并不长,没有移动我们拍摄的位置,所以照片中的山川树木都没有变化,边化的只是在山川间飞速升腾的云雾。
照片是静止的,展示不出云雾快速变幻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后来想起应该拍延时。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P4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