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在距离类乌齐寺约4公里的公路有一片比足球场还大的空旷的草坪,我们从那里路过的时候,有近百僧人在排练藏舞,他们每10人左右一组,动作粗狂豪迈,很有感染力。被其吸引,停车站在路边观赏。照片拍了不少,跳的是什么舞呢?整理照片时引发了好奇心,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藏族特别是昌都藏族舞蹈的资料,一同分享。
藏族舞蹈,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加上宫廷舞蹈为三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藏族人天生就能歌善舞,这一点尤其在昌都市体现得最为充分,民间有“康巴人凡会说话的都会唱歌,凡能走路的都能跳舞”的说法,康巴人性格豪放粗狂,歌舞也有别于其他地方,显得大开大合,富有感染力。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发祥地。
“羌姆”意为跳神,是藏传佛教寺院每逢重要的佛教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羌姆”跳神活动,是一种神圣、庄严、庄重的宗教仪轨祭祀活动。“羌姆”不仅是佛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藏族舞蹈体系中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以其深奥的宗教内涵和浓烈的宗教色彩,表现着弘法、驱邪、娱神、娱人等多重宗教功能,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舞蹈律动和造型、夸张华丽的面具服饰、庄重而神秘的舞蹈氛围,吸引着成千上万信徒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观赏。
“金刚舞”
是藏传佛教在大型法会及特殊节庆之时,用歌舞的方式表达佛菩萨神变幻化度众生的方式。如今的金刚舞,可分为上师舞、本尊舞、空行舞、护法舞
。
“热巴舞”是主要流传在昌都一带的一种以铃鼓伴奏,融民族说、唱、舞、杂技、戏剧、气功等综合性为一体的表演艺术。跳舞时男性手摇铜铃,女性手敲“热巴”鼓的舞蹈(因此也被称为铃鼓舞),流派较多,其中以丁青县尤其是窝托热巴最具盛名。它最初包括铃鼓舞、杂耍、歌舞剧、木棒舞、刀舞、弦子和鹿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据热巴艺人介绍,热巴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兴起于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寺。但从类乌齐寺的相关记载看,热巴最早起源于卫藏地区,且为噶举派第二代传人米拉热巴所创,因此,热巴表演中的许多内容均与米拉热巴的传记相关。
“岭卓舞”格萨尔舞蹈全称为“岭卓极乐金刚乐曲舞”,民间称“岭卓”。岭卓舞的“岭”是岭·格萨尔王的简称或一个地名,“卓”藏语是舞蹈的意思,岭卓舞就是颂扬格萨尔王的一种舞蹈。按照惯例,每年藏历五月十日至十一日为岭卓舞演出时间,演出人员都是由附近村庄的青年男女和本寺僧人组成,共40~60人左右,舞蹈场地设在寺庙附近的空旷草坪上,绿地如毯,鲜花盛开,草坪周围插着各色彩旗,旗面上绘着鹏头狮身、托宝骏马等图案,草坪侧边帐篷里排坐着乐队人员,他们拿着绕本、长把鼓、唢呐、长短大小号,边念颂,边吹奏乐器,配合每个节段的舞蹈。
昌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舞蹈有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芒康三弦舞;列入自治区级项目的有丁青孜珠寺苯教羌姆、边坝锅庄、察雅香堆藏戏、类乌齐日巴寺岭卓舞、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格萨尔王舞。
我们在公路边与藏族舞蹈排练偶遇的天然舞台位于昌都类乌齐,锅庄和弦子都不像,岭卓舞还是热巴舞?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P08

P0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
P49

P50

P51

P52

P5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