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玉津桥飞跨在寺登街东面的黑潓江上。明朝时期,这里原有一座木桥,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到此,曾从木桥上走过并将足迹记载到他的游记里:“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驾其上,甚长”。那时,江水曾好几次冲毁木桥,断绝两岸交通,殃及人民,“百姓多有怨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当地又将其改建成石板桥,当时,赵州师荔扉先生在剑川办教育,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这即是玉津桥桥名的来了。

P02▲

P03▲
东寨门与黑潓江之间是近年当地开发旅游打造成的景观绿化旅游广场,一条人工河从广场中间穿过。

P04▲

P05▲

P06▲

P07▲

P08▲

P09▲

P10▲
出东寨门十余米,就见到悠然流着的江水。黑潓江水源自剑湖,剑湖水又纳入剑川老君山及丽江罗凤山和铁甲山的水流。春去秋来中,汇集着天地灵气的水从剑湖潺潺流出,以海尾河的名称流经甸南镇中部,于甸南合江村纳入桃源河,合流向南进入沙溪镇,不断汇集境内东西山涧溪流,自北往南贯穿沙溪坝中,到寺登村,已经成为力量强大的一条江了。黑潓江从沙溪坝子流过了数千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沙溪人,哺育着悠然自得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孕育出沙溪的桥的文化。

P11▲
黑潓江不仅是沙溪的母亲河,江水从玉津桥下南去,与弥沙河汇合后流经乔后、炼铁、漾濞,再经巍山、昌宁、一路至澜沧江。

P12▲
清晨,阳光斜照着江水和江畔的树梢,轻纱般的薄雾飘忽在远处的山下田间,好一幅如幻的山水田园风光。

P13▲

P14▲

P15▲
下午,纯净的天空碧蓝如洗,悠闲的漂浮着几朵白云,江水在蓝色天空的渲染下,泛着幽蓝的光影。

P16▲

P17▲

P18▲

P19▲

P20▲
2002年,沙溪寺登街入选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遗产名录,随着寺登街复修工程的建设,这里新建了数百米的石堤,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

P21▲
或许是枯水期的缘故,河堤内露出大片的河滩。

P22▲
出东寨门,步行百余米,就来到了玉津桥。玉津桥为单孔石桥,长35.4米,宽5米,净跨12米,拱高6米。两边有石板护栏,桥面的青石板上有一个个马帮踩出的马蹄窝,桥拱顶上南北雕两只鳌头遥望上下游江面。桥与古镇紧密相连,极大地发挥着它作为桥的作用,它不仅是茶马古道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江桥梁,还极大地方便了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从马帮时代过来的沙溪人民,现在的生产生活还与马匹有着密切联系,马匹、羊群、箩筐、锄头和烟斗是桥上常见的景象。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