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大唐说话 |
同好信笺三页
李大唐
X兄:
谢谢您对我的信任,细读之后有如下感觉:
1、
2、
3、路子走得很正(不像我总想着所谓创新,有点野狐禅)。有这样水准的七八个中篇——估计您有,可走长篇的路子了,如陈老师。过了中短篇的关,写长篇就要趁早,否则体力吃不消。
4、P22,上访建设厅、经贸委等,似应加上“都吃了闭门羹”,否则半天时间,一个老农,我在西安,都找不着这些衙门的具体地方,从门口过过,只知道一个一个单家独户,距离不近的。
5、整篇小说用一个整天的心理时空,设置得特别之好,有创新,向您学习。当前感觉,最难的是叙述角度、时空顺序的掌握,即咋样把一个故事讲好最难。
6、
7、小说结尾:不愿和新局长做朋友,是对标题“朋友”一个反动,又是对当前官民关系的一个反讽,但您引而不发,处理得很好。
8、关于信访截留的故事,确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但都好像又都听说过。您的叙述、文字、时空间掌握已不成问题,是否可在内容上,多想一下,就像您发过的那个“碾场”情节,我没见过有人表述,那就是您独有的东西。
所以我建议,天地生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分和感悟,寻找并表述它,就是您自身作为一个作家的价值之所在。如鲁迅的作品,辛亥革命之后,多少人在写,只留下了他的。
地处东南沿海,时时想起故乡故事故人,这种距离感其实挺好,这是您的长项之一。
看到您又加入学习班了,祝贺。
感觉那边文风很好,祝您抓住机会,更上层楼!
谈的不一定准确,但这是我的真想法。
多联系。
握手问安!
(2010-6-8)
X兄:
读完您的新作,我有如下几条意见。
总体有似于王安忆《发郎情话》,但对她有所超越;和吴克敬《燃烧的火焰》,在人物安排上,有一点点相似。
1、生活丰富,描写细腻传神,对一个小镇的人物风情十分精熟。语言就是西府语言,很好。
2、整个小说场景几乎没有变化,都是一个人在理发。场景不变,十分传神细腻的话语,就显得有点呆板。
3、男主人公,按您小说的安排,不可能在给女主人公说了那么与他有关女孩的遭遇时,一直无动于衷。可用此人在对面镜中的眼神(哀婉、流泪)、手势(颤抖),以及情绪的变化(面发红、流汗、扭曲、忏悔,甚至跪地大哭),使小说增加起伏变化——最好是心理描写,切入此人的灵魂,思想性就出来了。
我曾经写过一个青年犯罪上刑场,X辉老师教我,别写经过,倒着写,写他上刑场之前的心理——瞧瞧,多么简洁,如鲁尔福那篇《那个人》。
3、是否尝试倒序、插叙等方式,(托尔斯泰的《复活》)当前我感觉最难处理的是叙述方式,亦即时空间的处理问题,怎样以最紧凑(甚至紧张)的结构(节奏),讲完讲好讲生动一个故事,不能只是顺序。
4、前一半与结尾高潮安排,凡属于有用的闲笔,增添小说情趣之外的东西,是否可以删掉一些。
您可搜一下吴克敬《燃烧的火焰》开头写一个女孩陪人看电影那篇,看看他的谋篇布局与结尾安排。
这篇小说,我可能有一个误识,是对小密度的一个拉长,或许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缺乏一波三折,也就是多义性。
克服结构,谋篇布局的局限,您将不可限量。
说了这么多,我也存在上述问题,甚至我需要克服的问题,比您面对的还多。
优点没有多说,我想啥说啥,不跟您客气了。
祝:一切都好!
(2010-5-30,2010又半年了,可怕呀。)
X兄:
从您的身上看到了辛勤与悟性的花香与硕果,深为感佩。期望后续作品更加趋向风格、思想、深入、善美。今日重读雨果小说,用咱老陕的话说,感动湿塌了。一是安黎老师说过的,像上帝一样的场景描幕;二是我加上的一句,像上帝一样的悲悯情怀,即就是对恶人坏人,作者也以爱心对待。
读书修脑,写文修心,心到手到,境界自出。以这16字与兄共勉。
(20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