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与口服肌肉松弛药联合治疗偏瘫肌痉挛
(2008-11-28 16:51:59)
标签:
保健肌痉挛肌张力空气压力生活自理能力 |
分类: 肌痉挛 |
痉挛是肌肉的一种不自主性收缩,通常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中风(也称脑卒中,包括脑梗死与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是引发痉挛状态的常见原因,其它原因包括脑瘫、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等。患者运动障碍的特点为瘫痪侧肢体存在中到重度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阵挛及肌强直。痉挛常使患者出现疼痛,影响肢体的随意运动,妨碍护理,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与口服肌肉松弛药联合治疗。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降低患者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作用,与口服肌肉松弛药联合治疗后,患者肌张力降低更为显著,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更为明显。
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正确抗痉挛体位摆放;②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③牵张训练;④按摩;⑤肢体空气压力治疗;⑥站立训练;⑦健康教育。在康复治疗中,正确的抗痉挛体位和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由于肌张力升高和肌肉活动不平衡而发生的肌肉短缩和关节囊挛缩。对痉挛肌肉的静力性牵张,包括持续牵张训练、站立训练、支具的使用等,可以减轻肌痉挛,使早期的挛缩逆转。采用手法按摩及空气压力治疗机对痉挛肌进行治疗,可起到促进静脉回流、降低肌张力、消除运动后疲劳的作用。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偏瘫后肌痉挛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可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让患者自己能控制和解决加重肌痉挛的某些诱因,从而降低肌张力。
口服肌肉松弛药包括:(1)替扎尼定;(2)巴氯芬;(3)丹曲林钠;(4)地西泮;(5)加巴喷丁;(6)可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