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城里人该做些啥?

标签:
环保城里人旱情旱灾大旱杂谈 |
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持续干旱,且旱情不断蔓延扩大,迄今为止,已有15省市遭遇严重旱情,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61亿亩,更有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也发生了困难,被称为百年不遇的大旱。面对如此境况,全国各地上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下至广大受灾农民群众,无不坐卧不安心急如焚,纷纷想方设法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采取各种措施抗旱救灾,全力以赴与旱魔做斗争。
地球人都知道,水,是万物之本,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地球就将变成火星,生命将不复存在。水,对于农村和农民,对于城市和城里人,有着同样的意义,相比之下,水对于农村和农民的意义尤为显得重要。民以食为天,可想而知,如果旱情一直持续蔓延,粮食和作物将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不仅受灾农民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也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将会因此酿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古往今来,由于天灾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造成社会动荡的例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城里人,不要以为大旱于己无关,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高枕无忧,我们和农村人一样,也要穿衣吃饭,而且想要穿好的衣吃好的饭,农村和农民现在正在面临的旱情与我们息息相关,近日有专家已警示,不断蔓延的旱情极有可能刺激物价上涨,所以我们对此千万不可小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面对这场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旱情,我们城里人能无动于衷吗?无论为国分忧或为己所谋而计,都有责任有义务有所作为——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做起,做到节约用水。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原本就十分稀缺,各条大江大河(包括黄河)和各个水系的水量日渐减少,地下水资源情况也随之不容乐观,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频频告急,加之还有很多水资源受到人为的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威胁。所以,我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应当增强忧患意识,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着手,减少浪费,视水如油,珍惜每一滴水。节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美德。大家不妨动动脑筋想一些节水小窍门,譬如,可以尽量把水龙头开小一些,把用水时间减少一些,避免大手大脚和跑冒滴漏;也可以将自来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等等,节约用水行动也是对抗旱救灾的道德感受和精神支援。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旱救灾。去年5.12大地震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局部性的灾难,而此次旱灾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给我们的国家和农民造成的损失和困难,并不亚于去年发生的5.12大地震。因此,我们城里人不能视而不见,依然心安理得悠哉游哉,每一个有良知的城里人都应当拿出实际行动,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少跳一场舞,少打一把牌,少洗一次桑拿,为抗旱救灾出一把力。有关部门未尝不可以牵头发起“向灾区献爱心”的活动,号召城里人为灾区捐款捐物,并组织相关人员赴灾区帮助抗灾。
城市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重视水资源和节水用水的管理事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切实负起责任,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遏制和处罚各种违法行为。同时也要运用和借助各种奖惩手段并搞好宣传工作,以此次大旱为案例,大力号召和提倡节约用水,营造节约用水光荣的良好氛围,增强全民维护水资源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各政府部门、企事业法人单位和工商用水大户也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浪费和杜绝流失,带头节约用水,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做好表率。如果旱情进一步扩大,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必要时提高水价,对耗水高的生产企业和用水大户实行限量供水或分时供水,对居民用水也可以加以必要的规范和限制。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农作物的生长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旱情有增无减,抗旱刻不容缓,救灾时不我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抗旱救灾不只是政府和农村的事情,每一个吃五谷杂粮鸡鸭鱼肉的城里人,在你端起碗拿起筷的时候,想想那些久旱盼甘霖的农民兄弟吧!同胞们,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奉献一份爱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