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由线上到线下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2020-04-27 10:53:54)
标签:

教育

关于由线上到线下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张邦业

新冠疫情期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防疫与教学两手抓的总体部署,省教科院组织录制了视频课供全省教师开展“双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在线学习。近两个月的在线学习,改变了固有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策略方法,是挑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的一个契机。

全体学生在线学习尚属首次,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实验探索,对于技术环境、家庭教育、双师课堂都是一个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学习效果怎样?虽然有在线的监管、检测、评估,但仍需线上转线下后进一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各地各校具体学情制订恰当的衔接方案,查缺补漏,巩固线上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在线学习在文本教学解读、资源选取与运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视频课录制与运用、班级教师的学习支持等多方面做系统的梳理、反思、提炼。

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语文是一门在交际中学习的课程。疫情期间,常规交际时空被限制、被改变,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线上的语文交际活动能不能满足其学习、发展需求,有哪些缺失,这些都需要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去解析发现。为此,针对返校复课之初的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做好线上学习效果的调查评估工作。截至4月24日,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在线学习均为40课时,全省各地各校使用的是统一的视频课资源辅以各班级授课教师的线上辅导,因家庭监管、学生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差异,学习效果肯定参差不齐。学习效果的调查评估应该是返校复课后学科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查评估的方式方法要有学段差异和学习内容上的差异,切不可无差别地全部集中采取纸笔测试。

2.制订科学的查缺补漏方案。调查评估与查缺补漏要结合在一起进行,避免集中评估后再集中补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查缺补漏工作,虽然时间相对比较紧,但是切不可操之过急。语文学习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不应急于追求短期见成效,不能回到灌输式教学的老路上去。

3.关于具体内容的教学衔接建议。

1)识字写字。

近两月的在线学习,在识字写字上,缺少教师现场指导、监督,不同家庭对孩子的监管、指导力度不一,不同学生识写习惯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好的习惯在缺乏现场指导、缺少不间断监管的情况下有所丢失,总体来说,识字写字方面的缺失可能更为明显。教师要对返校复课可能面对的识字写字现状有正确的预估,并迅速评估,找准对策。低段识字效果评估可以在识写分开的大原则下,采用“识字大pk”游戏、语段朗读比赛识字等方式进行,把集中检测分散到活动中去,与朗读、背诵结合起来。

关于低段写字教学衔接。在写字评估中,发现难写易错字,及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用正确的记忆纠正学生的错误印象。建议教师复学正式上课之前要根据对本班学生的写字情况了解以及教学中常见的易错字掌握情况对本册在线学习期间学习过的要求会写的字逐个分析、筛选,将重点字选出来,第一步,分散采用学生共学,教师指导等方式强化正确书写记忆;第二步,采取词串听写、语境填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予以检测、再强化。这样的写字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错的过程漫长、艰难。

特别提醒中高段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写字的现状评估与找准对策及时纠正改进。建议首先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迅速找回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可以随堂纠正(比如工具书的及时使用习惯),可以组织书写比赛(多组织几次,关注书写中等生、后进生的进步);第二,分散对本册在线学习期间学过的易错难写字进行听写检测、纠正;第三,组建学习小组,借助同伴的帮助集中温习在线学习期间学过的生字新词;在小组合作中加强朗读训练,强化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

2)课文学习。

不必要对每一篇课文重新做系统的单篇教学,其一是时间不允许;其二,学生不会乐意接受炒这个剩饭。低段可以对古诗、韵文这类篇目采用“比一比,我会熟背”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丰厚言语库存,形成语感。中高段可以紧扣教材编写意图,细化单元语文要素,设置两、三个小议题,借助“交流平台”与课后习题展开群文阅读与分享交流,每单元根据学情安排一到两个课时进行梳理、提炼。

另外教师可以把在线学习期间发现的视频课教学对于本班学生而言需要补充教学的内容妥善地安排进单元梳理中去。

3)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衔接主要要根据线上学习与评估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交流展示的方式予以完善提升。既对学习效果进一步评估,又给学生展示分享的机会,在展示分享中进一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这里的“有选择”就是建议不是每一个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都一一再展示交流一次,有一些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居家学习环境下已经进行得很好,就没有必要再集中重复一次。

4)习作教学。

关于习作教学的衔接,教师要做足准备工作,要上好习作评改课,指导学生知道怎样修改,还知道为什么这样修改,由此提高写作能力,能改出“升格文”。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现学生在线学习期间习作的优缺点,结合每一次习作的“写作要素”,目标高度聚焦地组织评改教学。

5)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统编教材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的衔接应着力在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籍的导读、助读、展示分享上,仍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4.关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建议。

本次在线学习省平台的视频课是各市各县名师在当地教研团队协作之下研课磨课的结晶,是市级、省级教研专家、技术专家认真审核通过的优秀课例,理应成为广大小语教师学习、研究的极佳素材。当然,受录制时间紧、新教材教学经验不足、无生课堂教学等因素影响,这些课例也一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建议老师们仔细研磨这些课例,学习优秀教师文本教学解读、资源选择与运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在“沙盘推演”或者实际教学(有生课堂)中去运用,发现其不足,寻求出改进的路径与方法,这样一定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希望广大教师抓住机遇,钻研优课,提升自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