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二上第二单元《场景歌》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分类: 示范引领 |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
张邦业
http://s7/mw690/001I3AFNzy7eo4dU0ZM86&690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课借助一则韵文识字。这则韵文分为四个小节,每小节一个场景,分别为海滩风景图、山村田园图、公园风景图和少先队员活动图;由带有数量词的短语组合成韵文描述每个场景,让儿童在场景中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生活的美好。全文注音,旨在通过朗朗上口的韵文引导小朋友们在场景中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1. 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12个字,会写10个字,其中“园、孔、队、铜、号”5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
会认的12个字,宜将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艘、翠”在拼读时采用指名读,同伴倾听、纠正的方式读准平舌音;“滩、艘、舰、帆、稻、铜、园”可以采用“拆合法”识记字形,发现构字规律;识记“军”字时,在“宝盖儿”对比中认识“秃宝盖”,结合军人的大檐帽图片强化记忆“秃宝盖”,识记“号”结合字形演变认识偏旁“丂”。
10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有7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可分成两组引导观察、学写:“桥、队、旗、领”左窄右宽;“孔、铜、群”左右匀称。“号、巾”两个字的主笔“长横”“长竖”的位置分别在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上。在书写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注意占格适中,字体大小匀称。
2. 朗读课文
这篇韵文由“‘一’+
3. 背诵积累
这则韵文是由16个事物,四个场景组合而成。对于学生来说,如果16个事物之间不能构建起联系,背诵就很困难。可以通过圈划每个画面中的事物,借助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关联,借助想画面来背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也可以采用师生、生生、一对一、一对众、组对组的“接读”和“对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或者借助词语卡片背诵,或者分组分场景背诵。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背诵韵文。
4. 迁移运用
《场景歌》借助韵文学习准确运用数量词,教学中可以在熟读韵文的基础上,由韵文中的事物逐步拓展到说一说教室里出现的事物,进一步延伸到生活中的事物。老师:鱼塘。生:一方鱼塘。师:黑板。生:一块黑板……然后,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口头创作数量词儿歌,既丰富儿童的数量词积累,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初步的分类处理信息、组织语言、协调音韵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 灵活运用拆分法、比较法等方法认识“滩、艘、舰、帆、稻、铜、园”等12个生字。
2. 在观察与比较中练习生字书写,会写“孔、群、铜、领”等10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连贯、熟练的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4.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1.借助拼音,自读韵文
(1)出示韵文,自主试读。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这则韵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连贯。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看看他(她)读得是否准确、连贯。
(3)尝试比对,熟练变调。
① 出示“一”字。这个字会读吗?
② 出示儿歌第一节: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我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知道“一”在句子中读音有变化,你能不看拼音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变化吗?
③
④ 大声练读,准确连贯。
2.
(1)分场景出示四组表示景物的词语。请分组朗读,读准字音。
(2)去掉儿歌的拼音,分节出示。请大家齐读不带拼音的韵文,读正确、连贯。
要点:读准“艘、翠”的平舌音。
3. 归类识字,熟读会认
(1)分组识字,探寻识字规律。
①出示第一组生字:滩、艘、舰、帆、稻、铜、园
8个生字,可分别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联系?
提示:“滩”由“氵”和“难”合成,“氵”表明“滩”这个字表示“水边的沙地”,“难”与“滩”韵母相同,读音有相近的部分。
②出示第二组生字:孔、队、军、号
谁能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特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前两个左右结构,注意“子”做了偏旁后“横”变作了“提”;后两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军”字上面是“秃宝盖”,“号”字下面是“丂”(读“kǎo”),表示“气要舒出的样子。”
(2)组词熟读。
板块二
1. 区分场景,圈划事物
(1)韵文一共分为四小节,分别描绘了四个场景。请先注意读一读第一小节,圈划出第一小节描绘的景物。
(2)读了这些词语,想到这些景物,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地方的画面?
提示: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海滩风光的感受即可。
(3)用上述方法,逐节圈划景物,说说场景。
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场景的核心主题。
(4)儿歌中的“红领巾”是指谁?(系着红领巾的儿童——少先队员。)
2. 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1)小游戏:打乱儿歌顺序,与原文对比读,哪种读起来顺口?
(2)前两节、后两节分开看,聚焦每句尾字读音,找规律
要点:前两节每句尾字韵母都为“an”,后两节每句尾字韵母为“ao”。
(3)聚焦韵尾声调,对比读:一顶蚊帐,一把蒲扇。一轮明月,一串故事。
要点:对比语段句末都是第四声,声调下沉,读起来很吃力。原文前三节句末都不是第四声,读第二声的多,最后一节句末音节读第四声。
(4)放声朗读,读出韵味。
3. 想象画面,当场背诵。
(1)借助板书提示分节背:海边—田园—公园—活动。
例如:看板书“海滩”,想海滩景物画面,背韵文第一小节。
其他三小节,鼓励儿童自主练习试背,并介绍经验。
(2)集体打节拍试背。
(3)背诵比赛。
板块三
1.
提示:对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量词来说。比如海鸥,可以是“一只海鸥”,也可以是“一群海鸥”,还可以是“一队海鸥”等。
2. 指一指,说一说:老师在教室里随意指向物品,说出名称,学生马上接上数量词说出来。例如:教师说“课桌”,学生接着说“一张课桌”。
3. 想一想,说一说:同桌合作,一生想象生活中的物品、景物,说出名称,另一生立即搭配数量词说出来。自由练习后,随机指名上前表演。
4. 理一理,说一说:刚刚我们说出了很多场景中事物,请你思考一下,选择某一场景中的四种物品(景物),按照最顺口的顺序说出来,那就是你创作的儿歌。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更顺口。
(2)指名上前朗读自己创作的儿歌。
板块四
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分类: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要点:分为四种情况——全包围的“园”字;上下结构的“号”字;独体字“巾”;左右结构的“孔、桥、群、队、旗、铜、领”。
2.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发现不同:请认真观察7个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区别?
要点:左窄右宽的有“桥、队、旗、铜、领”,书写时,竖中线要让给右边的偏旁;左右匀称的“孔、群”竖中线正好在两个偏旁正中央。
3.指导书写“园、孔、号”。
(1)认真观察,谁能说说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园”是全包围的字,“囗”中间的空间要留得恰当,太小,写不下“元”字;太大,这个字就变形了。“孔”注意“子”这个偏旁笔画的变化。“号”注意“长横”的位置。
(2)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学写: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安”;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里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修改。
(4)比一比,评一评。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点评修改。
三、教学资料链接
(一)语文知识
1. “号”,从口,从丂。《说文》:“丂,气欲舒出。” (参考文献: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2.押韵语言就是字句押韵的语言,即在一个语段的某些词句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它是汉语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使人诵读时产生朗朗上口、铿锵顿挫、和谐悦耳的声音美感。(参考文献:闫伟. 谈春晚小品台词中押韵语言的使用[J]. 中国电视,2014,(02):72-75.)
(二)内容注解
铜号:乐器,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
(三)拓展阅读
一头牛,两匹马,
三只小羊找妈妈。
四只鸡,五只鸭,
六只小鸟叫喳喳。
七条鱼,八只虾,
九条小虫慢慢爬。
十个数字真有趣,
小朋友们笑哈哈。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