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邦业
张邦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62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记者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

(2011-12-26 09:31:22)
标签:

教育

分类: 班队工作

小记者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新课程需要体验教育

1、什么是体验教育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应注重少年儿童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它要求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用 “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2、新课程呼唤体验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而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更新。要适应飞速的社会发展,就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学习型人才。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才能赢得发展与成功。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创新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学习型人才的综合体现,是能力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着力倡导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亲身去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去感悟,去内化,去升华。因此,体验教育是新课程的需要,归根到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体验教育的现状

体验教育作为新课程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意义是重大的。目前体验教育现状究竟怎样呢?

1、校内教育的局限

校内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学校教育在体验教育的开展上受到诸多制约:受时空限制,教师必须首先根据课程计划完成规定教学内容,教室、校园可供体验的空间有限;受学生数限制,现在学校每个班级学生数比较多,即使校内开展体验教育,参与面也难以保证;受资源限制,校内可控开发的鲜活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体验捉襟见肘;受评价机制的限制,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进行评价体制改革,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在影响着家长、学生、老师。因此,校内体验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2、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庭是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体验的机会应该很多。其实不然,现在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中时“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因此,家庭教育中,体验教育呈现出明显不足的局面。

3、校外教育机构辅导班的缺陷

目前社会上,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开设了各种辅导班,这些辅导班主张张扬学生特长。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这些特长班、辅导班看重的仍然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灌输式掌握,在体验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体验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小记者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

     “小记者实践活动”是我们学校开展的重要体验项目,作为学校“小记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小记者实践活动”有利于将所有的教育主体和所有能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弥补校内教育、家庭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中体验教育的不足,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机会和快乐,在体验中成长。

1、“小记者实践活动”在体验中训练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记者实践活动将学生由课内带到课外,由校内引入校外。时空被拓宽,动手情景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资源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不能进行的动手实践在小记者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案例】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我向小记者们布置了一个关于阅读的社会调查。他们接到任务后,摩拳擦掌,采取了多种调查方式。有的采访了学校的同学老师,有的采访了家长乃至社区居民,有的上网查阅了关于阅读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有的到图书馆进行了拍照……通过调查、采访之后,小记者们将调查的成果做成了不同主题的简报,这些简报都由他们或电脑制作,或亲自手绘抄写,或剪贴,制作精美的各种简报张贴在橱窗内,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一致好评。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小记者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呼吁全校同学读好书,好读书,列举了读书带来的种种乐趣。倡议得到了全校的积极响应,由此拉开了我校“沐浴书香,健康成长”读书活动的序幕。

这个过程是由学校出发,走向社会,最后又回归学校,将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整合全社会资源优势来服务于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各种工具收集素材,制作简报,撰写倡议书,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记者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动手的活动,人人都动手,有动手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是一种学习,一种提高。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沙龙”上,许多班主任在谈到自己班级中小记者时,他们都认为这些小记者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而且回到班级之后,他们能带动一群人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风气大涨,班风、学风较之此前也提高不少!

2、小记者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还包括其社会责任感、领导力、个性特长、社会活动经验等等。

小记者实践活动很好地将学校教育成果延续到校外实践中去,通过校外教育的实践性来给学生营造一个真正的训练场。调查、采访、野外探究等实践活动无一不需要学生将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力予以整合起来、综合运用。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又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活动预案,机智地应对一些“意外”情况。

【案例】

不久前,我校小记者到气象局采访。预约的采访对象因为活动方案的单方面调整没有按时出现。当时有许多其他的工作人员接待,小记者是静坐等待被采访者,还是主动出击呢?我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们沟通后,他们勇敢地分别与接待的工作人员聊了起来。预先的方案几乎要全部抛去,在这种情况下,小记者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场应变能力。他们的沟通反而比正规的采访更加自然,更加具有智慧性。在事后总结时,有一位小记者说:“我不知道怎么的就很自然地与那位叔叔聊了很久,看得出他也很愉快!”我想这样的经历并不是课堂情境创设中所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没有校内的系统的培训,没有扎实的沟通素养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实践气场,他们这种能力也许只是潜伏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得不到发挥。

    有一位小记者的父亲曾经与我谈到孩子参加活动前后判若两人,以前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安排好,现在俨然一个小大人,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多次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了他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让他获得了成长。

3、小记者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即敢不敢创新,有没有创新的胆量。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新课程倡导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离不开实践。学校的课内活动往往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实践需求和创造需求。通过探索与尝试,我们发现小记者实践活动能充分地发挥校内外教育各自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

2008年世界水日,我校小记者采访了太湖县水利局水政股的周慰冰股长。采访结束后,我们进一步安排了一个实践环节:把我们太湖县水资源现状以及科学的应对措施,还有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水利政策告知更多的人。活动一布置之后,学生各显神通。他们有的与学校广播站联系播放了自己写成的采访稿;有的打印了宣传材料在小区内分发,在学校橱窗内张贴;有的在网络上上传了采访录像;有的竟然在衣服上绣出保护水资源的口号……形式多种多样。当时小记者一起努力,合作写出的《春水含情润桃李》这篇采访稿,获得了“水利杯”征文一等奖。

我们在小记者实践活动中发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一次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他们大胆尝试,大胆寻求新的方式方法。学校是他们生长创新精神的基础,校外的实践是他们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小记者实践活动是一个成功的体验教育模式,它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起来,它把老师、家长、居民、各行各业的人员整合在一起,使之都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资源;把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全方位的教育网络。社会处处都成为教育场所,人人都成为一个教育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