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酸枣黄荆柿树

(2022-04-10 07:52:15)

酸枣 黄荆 柿树

 

酸枣

有一个成语“披荆斩棘”,很励志,很有开创性。具体到实物,荆,就是浅岭荒坡上的荆条棵子黄荆。棘,是随地而生的酸枣棵子。酸枣,是枣的变种。原产中国华北,中南各省都有,单棵或成群的灌木,也有长成小乔木的。

我叫它酸枣刺,小时候常被大人使唤去砍它。晒干当柴烧,那是实在没东西烧锅了。酸枣棵子长满刺,太扎人,就算用火剪夹着,也会时不时被它咬一口,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刺尖儿留在肉里,很难用针挑出来。通常砍下来堆成堆儿,拿绳子一揽,顺着大路拉回家栅菜园子,挡人挡牲畜,鸡鸭也钻不过去。

酸枣棵子看上去干巴巴的,雨水大的时候,它们也会像洋槐刺条子一样在菜园埂上生根,发出芽来。酸枣棵子长不高也会结酸枣,玛瑙珠子一样成串儿。只是核大肉少,熟很了空皮,不上嘴。

酸枣棵子,平地山地家边儿都有,除了嫁接良种大枣,没人把它当回事儿。

我最早知道酸枣是中药,是因为一句豫剧唱词:“酸枣远志除心慌。” 远志是远志科远志属的另一种中药,我当时不知道,理解为酸枣能让人志向高远,还能治心慌。

经化验,酸枣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黄酮类化合物,能提取 酸叶酮、芦丁,是治疗冠心病的良药。

4-6月采摘酸枣叶,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晾干泡水喝,养心安神治失眠,还有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的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酸枣就上了药典。《神农本草经》把酸枣仁列为上品,说它能治疗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如今有人把酸枣做成了产业,加工饮料、食品,市场上常见的酸枣糕、酸枣汁、酸枣粉、酸枣酒等,有降血压的功效,很受消费者欢迎。

酸枣作为植物,历史也很古老,几千年前的《列仙传》中就有它的身影:周灵王太子晋,乘白鹤吹笙作凤凰鸣,升仙而去的时候,随手将剑缑挂在一棵酸枣树上。公元699年,武则天封禅,来到嵩山脚下的升仙太子庙,喝了百姓献上的酸枣叶茶,兴致所至,挥笔书丹,留下一通 升仙太子之碑

酸枣虽小,其用也巨,其神也清灵。

黄荆

荆,远没有棘厉害。荆条可以编箩头编篓子,还以织成荆笆片儿,用来填海造地,围挡施工现场,或是铺在床上当箔。

有人子不孝的故事叫“拉荆笆”:这恶人嫌弃娘亲老来无用,用荆笆拉着扔进山里,让她自生自灭。他儿子把荆笆捡回家说,等他老了拉他。恶人吓得赶紧把老娘背回家。有句话叫“房檐滴水点点照”,父母的言行是儿女最好的榜样。做人别作恶,这是人间最大的理儿。

还有个成语“荆钗布裙”,意思是荆枝作钗,粗布为裙。说的是东汉书生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孟光是财主家的大小姐,婚后小两口在霸陵山隐居,过日子靠打短工。孟光穿粗布衣,用荆条作钗,夫妻十分恩爱。

到明代,又有剧本《荆钗记》,讲叙王十朋、钱玉莲以荆钗为信物,历经磨难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黄荆自古以来就是林木中淡饭粗服的平民百姓,却散发着荆花般清香的文化味儿。

黄荆4-6月顶部开紫花儿,穗儿大花香,沁人心脾。是很好的蜜源。

黄荆子儿药用价值很高,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等功效。

小城北部的山坡上,黄荆遍生遍长。花落子熟的日子,常有人拿着袋子上山捋荆子,说装枕头能治脖子僵硬,背痛腰酸,还有理气止痛、清心醒脑降血压的作用。

《唐本草》:黄荆子,也称牡荆子、小荆,性温,主祛风,祛痰,镇咳,行气,止痛,镇惊安眠,用于咳嗽、哮喘、感冒、风痹、关节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千百年来,黄荆子都是婴儿防惊、学生清脑、中年安神、老年防中风的传统芯填料

荆条疙瘩,就是山间石挤牛踩变了形的荆条根,可以制作盆景,极具观赏价值。

柿树

柿树是一种冠大树高的乔木,早在250万年前,中国就有柿树。汉代初年人们开始在黄河流域栽培柿树,之后,长河流域大量栽种。公元1234年到1911年,多种地方志上都出现了柿子代粮救荒的记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柿树品种多达963个,无论山地还是平原,随处可见蔚为景观的柿树。

走山问水的年月里,我得以见到许多古树名木,其中二三百年以上的老柿树不下百棵。有被巨大的古藤缠绕的,有粗大的虬根抓住山石岩缝挺身绝崖的,有三五成群挨肩长在土坡上的,在初冬的风里发出古琴老弦的嘶鸣,把片片或红或紫的叶子散落在沟坎儿乱草间。坐火车去西安,黄土塬上不断挪到眼前的,是一树一树柿子的红灯笼……

谁会没吃过柿子呢?柿子结果扣儿大的时候,刮风落一地,孩子们就会捡起来搁坑塘底的青泥里捂几天,去除涩味洗了吃。半大的,长成个儿的,落下来或摘下来,总有办法捂捂吃。等到黄了,烘了,那才是正而八经地吃,特别解馋。

柿子花儿方型,淡黄色。柿花落的日子,小女孩儿拿线穿起来当项链儿。

早先,人们将软柿子与谷子或谷糠和成湿泥状,脱成坯,晒干保存,码到屋里度荒年。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北头儿,曾经有几十棵大柿树,是远近闻名的柿树园。二爷家挨得近,我去二爷家玩儿的时候,在柿子园里藏老猫,大柿树的身子刚好能藏住我,裹小脚的二奶转来转去找不到。1958年大炼钢铁,柿树园就没有了。

我对柿树最早的记忆还不是柿树园,粮食统购统销那年,我不到两岁。可惜人性的贪婪是不分时代的。我们家好多年都是孤儿寡母,门头低,时常被人欺负。管购粮证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克扣了我家的。春荒无粮,娘亲抱着我出去讨饭。遇到下雨天,荒场里生拘挛皮。她把我放在一棵大柿树底下,自己去捡。也许是母亲说得多了,黑湿的大树干,不远处的橙刺林子和草房屋,一大颗一大颗落在头上的水珠儿,片片断断清晰在我的记忆里。

一棵大柿树,曾经庇护过我,一个小小的走路不稳的人芽子。这也是一种恩德。

长大成人,对柿树的记忆也成规模了。

那年那日,去汝州市采访。走进正在挖坑栽植的柿树种植基地,数百人的工地,铁锹、镢头在砾石薄地上刨挖,叮当叮当响成一片。我担心大面积种柿子会不会卖不出去,技术人员的回答让人安心。我得知柿子脱涩后零下10低温冷藏,可以保存一年之久。不冻不藏的,能加工柿饼,还可以制醋。柿子叶与山楂、茶叶配伍,用于防治冠心病、高血脂和高血压。

柿树从根到梢都是有用之材。

《本草纲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凡柿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痰,为其味甘也。霜,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

柿子经霜烘了,和面炕馍或烙饼,是营养丰富的美食。

今广西、河南、河北是柿子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半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栀子连翘构树
后一篇:香花与臭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