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抑郁的发病首先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遗传学的基础,可能这些人群本有带有一些易感基因,尽管明确的是什么样的基因尚不明确,但现有研究提示,这种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会引起一些与情绪感受有关系的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比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因此相比较没有易感基因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出现抑郁,这也是我们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理论基础,抗抑郁药正是通过调整脑内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来达到改善抑郁的效果。
心理基础:
之所以说抑郁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正是因为心理因素在抑郁的发病中也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看,很多抑郁患者在发病以前都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应对危机的方式都肯定存在偏移,如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采取退缩、或者是消极的态度;内归因,容易将过程网自己身上揽,不管事件是否如此;缺乏自我同一性,对自己过高的估计,而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等等。而这些方面的问题正是通过心理干预治疗的对象。
社会因素:
很多患者在出现抑郁前都会有一定的社会应激事件,这一事件对患者本人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事件实际的大小,而更多的取决于从患者的角度,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比如:一个女孩失恋了,可能在周围人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女孩本人对这件事自我的评价很高,那可能对她来说就是一次创伤性的经历;因此这一方面的问题也是与心理认知过程有关系的,需要辅以心理干预,来帮助应对这些应激事件。
虽然这三方面都在抑郁的发病中起到作用,但个体差异大,有些可能更多的是由于生物学的因素,我们倾向于称为“内源性的抑郁”。有些则更多的由于生活应激性的事件影响,我们更多的称为“外源性抑郁”,它们在治疗的选择和则重点上可能可能存在异常,因此,抑郁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差异性的。https://pic.wenwo.com/fimg/436621701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