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医生回答】首先,我必须纠正您的表达方式。您提及“孩子几乎每天都能让你爆发好几次”,请注意孩子并没有命令你爆发,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这样命令过你,不是吗?否则,我现在请你马上“爆发”,你真的会按我说的做吗?心理学有一个情绪ABC理论,不同人看到或经历了同一件事A,会得到不同的情绪反应C。例如孩子帮忙端菜不小心脚下一滑弄撒了一半,结果有的妈咪很生气地说“你瞧,只剩下一半了”,而有的妈咪会说“太好了,幸好没全撒掉,还剩一半”。
这是由于不同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体系B是千差万别的,虽然都是经历了同一事物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请您现在回忆,周围的朋友或邻居所有慢性子孩子的妈咪都像您一样暴躁吗?
我想您一定有答案了。
事实上人们更熟悉遗传学对人的影响却不太清楚家庭动力学理论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急脾气的家长更有可能拥有一个慢性子的宝宝。试想一下,凡事有人替你着急你还有什么可急的?事情的关键在于那些特别容易着急的家长会忍不住伸出援手帮忙,或者替宝宝完成一些事,例如有家长太着急出门就帮宝宝穿衣服,甚至我还听说有家长替孩子写作业的等等。试想一下,如果作为慢性子能够得来这么多好处,谁还愿意成为一个急脾气的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