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岁少女留发丢命为哪般?

(2012-04-21 08:25:47)
标签:

14岁

剪发

跳楼

心理

教育

育儿

分类: 育儿有方

14岁少女留发丢命为哪般?
 
     这篇是今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心理解码版我的文章,前段时间发生的女孩因学校规定要剪发跳楼自杀的事件,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感触,可悲又可惜,又觉得“可恨”。不知您看过此事会有怎样的感触?原文链接为http://bjyouth.ynet.com/3.1/1204/21/7011829.html

  一周前,山东一14岁女生放学回家以后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最终抢救无效身亡。究竟是怎样的不堪才会让女孩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她自杀的直接原因只是不想剪短发。头发保住了,命却丢了,这样做值得吗?这起事件背后究竟有哪些心理原因呢?请听心理医生的解读。

  老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不能随便损毁伤残。正因如此,古人对于头发问题看得异常重,剃与不剃,剪与不剪不仅仅是美观的面子问题,更多的是孝道甚至涉及到政治问题。

  ■“留发不留命”不是自杀的理由

  据说清军入关以后颁布“剃头令”,要求汉人必须剃头,否则就砍头。《李朝实录》中记载,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也有的百姓以自杀的方式保护头发,据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于是跳鸭绿江自杀。还有苏州的一对卖面饼的老夫妇,一生与世无争,剃法令下来之后,老头吟唱一首“发兮发兮,白者父之精,黑者母之血兮,吾无发兮其何以见父母兮。”随后夫妇俩便悬梁而死。

  正所谓“留发不留命”,在当年也算是高亢的气节可歌可泣,可是如今发生的“剪头发就跳楼”事件,看起来竟是如此荒唐的因果关系。无论理智上还是出于情感方面考虑,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自杀的理由。于是,众人纷纷猜测是否有其他更加严重的原因导致少女之死。但是很遗憾,据女孩家长的描述,直接原因真就在于“剪头发”这件事上。

  ■学校有责任吗?

  事发以后,网友纷纷谴责学校所谓“剃头令”,认为是校方的死规定杀死了一个大活人。但是,东营胜利第一中学早有“男生理平头,女生留运动头”的规定,据说这条关于学生留什么样式头发的规定已经存在21个年头了,并不是刚刚才有。记得我读初中那会儿学校也要求女生剪短发,当时心情也很不愉快,因为从小我就梳辫子,从没剪过短发,没办法,大家都剪我自然也留不成。可是头发长短真的有必要列入校规吗?剪短发究竟是利他还是利己?

  有类似要求的学校在全国也并不是少数,这里所谓“利他”是指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利益,“利己” 就是指满足学校管理方面的利益。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一规定对于校方的有利之处要多于孩子本身。整齐划一自然方便管理,如同要求在校学生穿校服如出一辙;另外学校可能会认为这一举动能有效防止青春期早恋或者能够减少学生花在修饰头发上的心思,这样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可是,剪短头发就不会出现早恋了吗?剃了头就真的能提高学习成绩了吗?相比“一剪头就跳楼”这样的逻辑来看,这个逻辑着实也没强到哪儿去,看起来一样傻得可以,这样教育出多少厌学的孩子和问题少年?去个性化的强制措施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问题比好处更多。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的孩子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自我意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自我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挫折。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当,便有助于促进心理发展,若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则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严重损伤我们的心理健康。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分数和升学显得不免有些浅薄。老师和学校的任务也并不仅仅是安全把孩子送到高中和大学就完成任务,读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育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今的学校和老师的确应该调整下教育理念和制度。

  ■家长有责任吗?

  事件发生以后,很多70后、80后都很感慨,自己读书那个年代也面对了同样的遭遇,也曾经反抗过、哭泣过,却从没听说至少很少听说有因为让剪头发就自杀的。这是为何? 是不是现在孩子的内心更加脆弱了呢?

  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孩子更加敏感和脆弱,这与如今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从蹒跚学步开始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孩子摔跟头受“伤害”,可是等孩子在过度保护的氛围成长起来以后,总会有一天要脱离家长的保护独自面对和处理事情,那时再有一些小挫折或者是不如意在这些孩子眼中就是天大的“挫折”和迈不过去的“坎儿”,一种可能他们会感到失落,怀疑自己,从而陷入极度自卑当中,严重的就会出现极端行为;另一种可能就是重新学会面对这些困难,但是与其从小就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孩子来说,这些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

  另外,从婴儿期我们就会有恋物的情结,例如母亲的乳房、或者是每天都接触的枕头、某一个特定的玩具等等。当然也会有人通过触摸自己的头发获得安全感,如果强行剪短这样孩子的头发,孩子内心的创伤是非常严重的,有些孩子需要再寻找其他依恋的对象,出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同龄的某个异性同学,于是剪头发这件事反而更加促使孩子早恋。

  所以说,有些家长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不想却害了孩子。家长们需要反思,爱一个人并不是给他你想给的,而是给他他想要的。

  这样来看,家长的责任更大。但是事已如此,死者已矣,再去追究责任大小对于这个花季少女来说真的没有任何意义,毕竟生命不能重来一次。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给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敲响警钟,家长现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也不迟,学校二十多年的规定也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时更新,一成不变未必是真理,学生本身更应该去强大自己的内心,困难是不变的,你强大了困难自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文/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诊室

                                                        史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