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开的小车容易愤怒,骑自行车的银也愤怒,行人更是这样。包括我们医院门口停着的一堆小蹦蹦也很愤怒,有路人砍价,人家蹦主人就挥挥手,意思是请绕行,甭跟我多废话......呵呵,这是一个容易愤怒的年代。
今天是周一,一早车多人多,愤怒随之就更容易滋生出来了。但是“愤怒”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从没有静下来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甚至我自己也很容易愤怒,好在记性不好,没过多久就忘了,或者转移到下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愤怒就自然消失了。
提到“愤怒”,我想起了一次在中关村买数码相机的经历,现在想想也很气愤。但是那次我的愤怒对于当时我去那里的初衷没有任何好处和推动作用,那里做买卖的方式并不能因为一个顾客的拒绝购买或者愤怒改变,以后还是那个样子,“村”里人说那就是中关村的潜规则。
所以,考虑“愤怒”的作用力,与其给予惹我生气的对方,力量并不大,因为他们遇见的多了,有了抵抗力;但是对于我却不同,上面我已经说过“至今仍能体会到气愤”。可见,当时的“愤怒”对我没有丝毫好处。
可见,“怒”只是小力量,只能震慑一时,搞不好还可能伤到自己;但是“恕”则不同,恕能服人。
在此,开车的、骑车的、腿儿着的、开蹦蹦的,都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愤怒。很多愤怒都是由于双方的初衷不同,站的立场不同,当然说出来的话惹到了你自然理解一下就好,不必认真。这样“路怒”的问题是否能够减少一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