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会,不是浮云

(2011-01-24 09:08:31)
标签:

年会

浮云

马云

阿里巴巴

心理

杂谈

分类: 心理诊室
http://js3.pp.sohu.com.cn/ppp/images/emotion/base/naughty.gif 本文链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336271
      说起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除了春运火车票、北京买车先摇号,“晒年会”必须得被算上一个。有人说收获,有人谈感受,还有人晒奖品,更有甚者在微博里爆料,说他朋友在公司年会上竟然得了一辆奔驰汽车,顿时引来围观群众一片哗然……如今这年会,真是够给力的!
   想起上小学那会儿,每次放寒假之前班主任会带领全班同学开联欢会,班干部组织同学早早就开始排练节目了。那会儿,父母单位也会组织全厂职工大联欢。可是,无论在学校还是工厂里,联欢的基本套路大致相同,班主任或领导致辞,学生或职工表演节目。到现在,我唯一剩下的记忆就是在那里吃喝。在过去物质匮乏年代,联欢会上的花生、瓜子、糖块,以及大伙聚在一起乐呵,就是对忙碌一年的奖励。
  现在常说的“年会”,应该就是从那个年代的新年联欢会演变而来的,只是根据公司和单位的需要,形式演变成今天适合各企业特色的年会。说起有特色的年会,至今还有人对前两年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的雷人扮相津津乐道:2008年马云化身白雪公主带着七个高管扮演的小矮人爆笑亮相,一年后,马云以一身朋克装打扮再次惊艳全场——头戴鸡冠,白发披肩。
  今年,无论阿里巴巴员工还是围观群众,大家都对该公司2011年度的年会抱有很高期待。从自我娱乐,到公司老总和高管主动娱乐员工,这应该算是一个进步。
但一部分人认为年会就是每逢年底公司组织的一场秀,笑归笑,乐归乐,笑过乐过之后,神马都是浮云。
  迎着这样的声音,宁波某日用品公司力排众议,1月初开年会当天大奖优秀员工40辆豪车,其中包括26辆奔驰和14辆宝马。年会当天,奖品依次停放在黄龙体育中心的场馆外,顿时引来众多路人围观,这足够算得上是年度震撼大奖!
  ■
从瓜子花生到奔驰宝马,是时代的变迁还是需求的变化
  年会的演变,多少能看到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某些东西。但是其内涵又比较复杂,不同企业文化和时代背景,赋予了年会不同的意义。单从奖品的设置上来看,不难看到时代的印迹,很难想像如今年会上只发糖果、瓜子、花生会有怎样的后果。
  即便没人会跟员工开这样的玩笑,还是难免能听到不少抱怨,说自己老板吝啬是常事,年会的奖品太单薄等等。资讯如此发达的年代,讨论和对比变得容易,网络和化名给这些想说的人壮胆,让他们更加敢说。
  除了在微博上大家自发地讨论年会,网站也会组织大家集体晒年会轶事,提到抽奖环节,奖品有MACBOOK、iphone4、豆浆机、电子书、加湿器、微波炉,还有购物卡,美容券……当这些奖品拿在手里时,那些“获奖者”似乎异常淡定,还有些应该说成不屑,例如一位得到500元的超市购物券,他认为限制了自己购买的范围,所以不是很满意。
  从原来得个彩电冰箱就能惊喜半年,到现在奔驰宝马才能引起大家的围观。不仅体现了生活水平的进步,还能看到在物质丰腴的年代,人们对于外物的敏感程度逐年降低。就像吃辣,越吃越能吃辣,对辣味的敏感也随之减退。物质奖励也有类似的原理在其中,就是相同刺激对于同一个人,他的感受性会越来越差,越来越不敏感。
  ■
近七成白领恐惧开年会
  像宁波那家出手阔绰的公司毕竟只是少数,即使身处这样阔绰的公司,你对公司的贡献也得与价值40多万的豪车相匹配才行,这可不是人人有份的年代,讲究的就是回报产出成正比。
  而大多数公司开年会是本着变向奖励的目的,有发奖品的,有组织旅游的,目的都是对员工辛苦工作一年的奖励。意外的是,近日,一项对218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恐惧开年会,其中18.1%的人有“非常严重”的年会恐惧,48.3%的人“比较轻微”。其中因为排练节目而恐惧年会的居多,六成人认为,排练年会节目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了班却拿不到加班费。从业绩和收益方面来看,都没有好处。如此压力,公司年会还要不要开?
  对于年会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毕竟是一部分人的说法。年会,一是满足精神需求,二是满足物质享受。公司方面认为开年会就是年底公司给大家的福利之一。总结、表彰、聚餐、娱乐、旅游,以及众多重量级人物的演讲,企业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都希望通过一个好的年会来振奋精神。拿宁波这家花费2300万置办年会奖励豪车的公司来说,如此重奖是不是过了点?该公司运营部的副总经理说:“像开年会的花费,其实是我们日常经营的一部分。”“实话说,我这2300万元花出去后,能激发起销售人员3到5个月的销售干劲。在年会没开始前,我们的销售业绩是8000万元每月,举行年会以后,业绩会增加两倍以上。”这位副总说,年会搞得这么大,是有明显效果的,可以让员工获得精神上的动力,在见证别人物质收获的同时,也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这份荣誉。
  所以,年会对于企业效益来讲是有正面意义的。
这其中的奖励机制包含了心理学中强化这一概念,正强化和替代强化。
  这里奖励业绩突出的员工属于正强化,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也就是企业员工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予以奖励,这名员工努力工作的行为即被强化,并且他会为继续获得奖励而更加努力。替代强化主要是指参加年会的其他员工,他们看到自己同事获得奖励,为下次自己也能得到奖励,就会按照获奖这名同事的行为模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工作努力。
  对于公司高层来说,在年会给骨干和精英颁奖,对于激励员工士气、拉动新一年企业收益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使有些员工会觉得为准备年会上表演的节目而恐惧年会,感到有压力,其实只要能给予相对应的奖励也是可以减轻员工这种情绪的。
  ■
员工从年会上能够获得什么
  被调查员工虽然有近六成对开年会感到恐惧,但是仍然有86.4%的人愿意参加公司的年会,但其中40.7%的人仅仅希望当观众,15.0%的人会主动参与表演节目,30.7%的人则是“被迫表演节目”。另有25.0%的人会因为要表演节目而感到焦虑。
  随着时代的更迭变迁,呆板、单调的年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会开始走个性化路线,其中不乏领导亲自上阵,接受恶搞,与民同乐,阿里巴巴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不过近几年这种情况已经不稀奇了,越来越多的老板愿意在年会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放下往日严肃形象,让员工“整惨”自己,以此娱乐大家。而且,这样的年会也从IT等新行业向传统行业蔓延。
  据说去年浙江大学医学院某附属医院的年会上,医院的书记、院长、副院长一改以往严肃的形象跳起《天鹅舞》。平时严肃的院领导在众人面前如此打扮,顿时让人有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从心理学上来看,换位角色扮演对于处于弱势的一方是有重要意义的。想想平时都是我们干活等你来检查批评,现在终于轮到你来表演逗我们笑,解气啊。在年会上,如果有人还是端着那股子劲儿正襟危坐,估计也没人把他当成领导,本来就是一个放松的场合。
  ■
年会是面放大镜,领导下属各取所需
  其实,通过年会还能看到很多人的最真实的一面。在公司上班,规章制度把很多个人化个性化的东西都隐藏起来,所以,年会就是一面放大镜,越放松越真实。员工能够通过它来看清领导的态度,领导也能通过年会来了解员工为人和个性。
  对于马云一样勇于为娱乐员工而献身的领导自然会拉近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任何表演都需要排练,可以看到领导肯为员工花多大的心思,下多少功夫。对那些年底有跳槽打算的人,可以好好琢磨领导的态度。而领导除了鼓励士气之外,也能看透员工的性格,看明白他们的想法,那些积极上台来表演节目的,还有那些坐在最后排角落里的人,自然在性格中有相互对立的成分。还有那些挖空心思让老板注意到自己的人,员工是自信还是自大或自卑,是斤斤计较还是为人坦荡,在年会上都能看个明白。
  所以,无论员工还是领导,除娱乐之外,年会上还可以各取所需。

                                        
 ■文/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 史宇
                                          (转载需标注作者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