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体育行业
(2012-07-01 17:10: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股 |
关于体育行业几家公司的想法:
1、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严寒的冬天,这是目前市场的共识,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吸引人的价格出现,问题是市场先生会不会过度解读目前体育行业的困境呢,难道就不会重新回到温暖的春天吗,哪怕是严寒稍微缓解呢?
2、从体育行业的几家龙头公司披露的11年报来看,安踏的数据最好(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匹克次之(营收能小幅增长,利润已经开始下滑),李宁和动向的利润数字都很差(营收小幅下滑,利润下跌严重)。不禁要问,为什么安踏可以独善其身(网上有传言安踏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保持最为紧密,即便如此,其股价近年来也开始大幅下滑,显然市场并不信任他能独善其身)?从这个角度来讲,动向和李宁的利润大幅下滑反而是好事,尤其是动向,最早开始向经销商大幅回购积压的库存。或许最早揭伤疤的那个伤疤也好的更快?更考虑到目前安踏的市值是李宁的2倍多,动向的3倍,匹克的4倍左右,其资产的相对高溢价是在令人难以心安,从这个角度讲安踏排除在投资标的之外也许是合理的(也可以辅以市销率这个指标加以分析)。
3、从市场定位来讲,安踏和匹克主要针对二三线的消费者群体,而且重点放在篮球跑步等运动上,据我平时的观察,这两个品牌在广州的消群体众也是不少的(这点反而是穿李宁的相对较少);动向针对的则是时尚休闲的体育消费群体,而且kappa系列的产品在这几家公司中毛利率应该是最高的,相对来说应该有一批对该品牌比较认可的时尚消费者;李宁这几年的品牌定位存在问题,这也是很多李宁投资者一直以来所诟病的,既无法向上向高端品牌耐克和阿迪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耐克和阿迪还有向中端消费发力的倾向,我本人经常就买3,400左右的耐克和阿迪篮球鞋),在二三线城市中也无法针对安踏和匹克的低价竞争策略做很好的回应,此外对单个运动的深耕也不能算成功,尤其在一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项目中做的并不令人满意。当然,目前这种情况似乎有改变的迹象,羽毛球和篮球的推广看起来有些端倪了。
4、由于几个公司对待当前形势的不同态度,用当年度利润来对各个公司的投资价值比较显然不太合适,用PE来比较更加会谬以千里。用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各个公司似乎会更加有意义。仅从净现金保有量和杠杆比例上来看,公司的经营风险从小到大依次是:动向、匹克、安踏、李宁,尤其是李宁,在几家公司中的负债比例相对来说非常高(对于其转型期的大笔资本支出将更是考验),剔除流动负债的因素,匹克及动向的市值已经低于净现金保有量(已剔除负债);从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周转角度来看,安踏表现的鹤立鸡群,匹克次之,李宁和动向居于最后,当然这也和前面提到的各个公司不同的经营态度有关。
5、相对于市值和手持现金的年度派息(税前),动向:1.58亿 李宁:1.18亿 匹克:2.39亿
安踏:10.57亿。从股息角度来讲,以匹克和安踏的市值来讲,派息算是慷慨(接近10%的税前股息率,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安踏的独善其身又找到了一个依据?此处没有详细考虑各个公司的控股结构),李宁公司由于账面现金并不充裕以及面临转型等未来诸多资本支出,派息不多情有可原,但动向手持巨额巨额现金且其购买的金融资产乏善可乘(对中小股东来讲,最好的投资渠道就是回购),其派息相对来说就少的可怜了,投资动向将面临和大股东与虎谋皮的风险吗
前一篇:港股投资标的之-通天酒业
后一篇:桑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