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投资总结
(2012-01-02 22:44: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理念 |
2011年投资总结
| 投资年度 | 当年收益率 | 上证指数收益率 | 收益倍率 | 平均复利 |
| 2010 | 10.35% | -14.31% | 1.1 | 10.00% |
| 2011 | -5.30% | -21.68% | 1.04 | 1.98% |
一些思考:
投资的广度思考:2011年资产配置集中在长期权益类股票投资上,股票又过于集中在金融类资产上。或许是对上证指数陆续创下新低PE记录的后市过于乐观以及对金融类资产的市场复苏过于乐观,这样一种博傻的投资方式竟然大幅超越了指数,不得不说具有良好的运气因素。须知以保守著称的格雷厄姆先生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建议,在极度低迷的市场中,成熟投资者的股票类投资通常也不应该超过资产上限的80%;同样在狂热的市场中,精明的投资者也还是要保留一定的权益类股票仓位。新的一年里,我将克服对股票类投资过于依赖的现象,挪出适当精力研究债券类(包括可转债和分级A类基金)以及封闭基金(分级B类基金),并试探性的做一些套利型投资的尝试。如果未来有机会的话,不排除进行地产类的投资。短期资金还可以尝试国债逆回购、申购新股等方式充分利用资金效率。
投资的精度思考: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和思考,愈发觉得自己以前对投资标的(以股票为例)的考察过于粗糙。欠缺的点主要在于:1、过于集中于公司本身,缺乏行业内部和跨行业及跨区域的比较;2、缺乏对公司风险的全面考察,以往专注于考察公司的竞争优势;3、过分关注报表的零散数据,缺乏提炼核心数据的能力;4、缺乏严密完整的逻辑推演能力,能将以上数点结合起来,真正树立对公司的良好判断。这一点也许是最难的,需要比较好的天资和大量的阅读思考(有点像芒格先生?)
资金与时点控制:由于满仓过早,另外还有一些小额的仓位变动,比如由少部分格力电器换到伟星股份,以及部分银行换保险等。自认为有较大安全边际的前提下,都存在着急于补仓和新进资金补在高位的问题,导致资金效率不高。在目前个人水平下,还是显得过于激进,如何控制仓位和补仓?恐怕还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