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2015-01-15 20:36: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张文花工作室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濉溪县实验小学
1、学习课文,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闰土性格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闰土,导入新课。
1、投影课文78面插图。猜一猜谁是闰土?(引出课文他正在厨房里……)
2、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健康、活泼……)
二、理清关系,再识闰土。
1、“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2、我怎么会那么喜欢闰土呢?(引出课文“啊!闰土的心里有……”)
过渡:那闰土都说了哪些稀奇的事呢?
三、深识闰土,探究深读。
1、请同学们自由跳读课文中闰土和我的对话,想一想: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试着用一句话或几个字归纳每一件事。
2、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反馈,其他同学补充,相机训练归纳概括能力并板书。
4、理解“稀奇”。
这些事你都经历过吗?像这样的没有听说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事,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稀奇的事)
5、激发学习兴趣。
6、多媒体展示看瓜刺猹对话。
(1)读一读这些对话,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刺激,划下相关的句子,并写出体会。
(2)随机指导学生朗读,体验“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
预设:① “走路的人,口渴了,我们这里……”
师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
指导读出“轻轻地”。
③“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指导朗读,注意“奔”,语速稍快。
(3)、教师归纳:所以这惊险刺激的一幕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4)、多媒体展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教师引读,激发情感。
“我”不能忘记,下雪时,我们在沙地上,读——(雪地捕鸟的段落)
“我”不能忘记,在海边时,我们日里,读——(海边拾贝的段落)
“我”不能忘记,潮汛来的时候,读——(看跳鱼儿的段落)
8、从这一件件事情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勇敢、机智……)
过渡:让我不能忘记的只有这四件事情吗?还有——(引出“啊!闰土的心里……”)
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多媒体展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师生情感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分别用高兴、赞扬、羡慕、惊讶、自叹不如的语气读一读,升华认识。
4、想象:闰土在干这些趣事时,“我”在干什么?体会作者生活的单调,对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的不满,理解“四角的天空”,解疑释惑。
五、想象再次见面,激励阅读。
1、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样一对好伙伴最终还是分开了,如果他们再次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高兴、拥抱……)
2、那结果是你想象的那样吗?出示《故乡》片段。
3、鼓励孩子们去读一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