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换人生28年案:“不存在偷换”,为何这个判决对郭威非常重要?

(2022-04-28 13:57:19)

伴随着“姚家父母”(郭威)与涉事医院及“郭威养母”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一审判决的释出,集法理纠纷、情理恩怨、舆论聒噪为一体的“错换人生28年”案再次进入媒体视线。判决层面,除却指出“姚家父母”获赔近8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交通住宿费、鉴定费等各项费用)、郭威获赔2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与此同时,不仅驳回了“姚家父母”、郭威对涉事医院别的诉讼请求,还驳回了“姚家父母”对“郭威养母”的诉讼请求。


说到底,这算对涉事医院当年“管理混乱”的再次确认。实际上,在错换人生28年案的“上半场”(“郭家父母”和姚策与涉事医院的侵权责任纠纷)中,这个问题就被确认过。但伴随着之后“偷换风波”的推开,“管理混乱”就显得相对中性了,起码从“姚家父母”(郭威)的立场上来讲,是这么回事儿。


我们都很清楚,即便“错换”和“偷换”仅是一字之差,但对于被牵涉到的两个家庭来讲,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对于夹在中间的郭威,一边是养育之情,一边是生育之情,他到底该倾向哪一边,或如何走向“两家亲”,这其实不仅考验着他和两家父母的是非腾挪能力,同时也暗含着判决本身会把他置身于何种境地。


之所以如此强调,并不在于“不存在偷换”会解脱谁、击垮谁,而是在证据证明“不存在偷换”的前提下,这个判决确实对郭威非常重要。要知道,从“偷换风波”推开起,相较“姚家父母”和“郭家父母”的反目,最为无法安放的便是郭威。


一方面,两家父母反目,郭威无论怎么站立场,都好像是尴尬的,甚至连不站也是尴尬的;另一方面,在“偷换风波”的声浪里,郭威很容易产生身份焦虑,也就是“我到底算谁的孩子”。毕竟“偷换”要被实证了,对郭威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即使他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循此就判决中所强调的“不存在偷换”来讲,它本身的意义显然远比赔偿更为重要。因为就郭威的境况而言,他比谁都希望两家父母能尽快走出这场闹剧,就算双方不握手言和,哪怕从此不吵不闹也是好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法理最终认定“存在偷换”,那么郭威注定会是那个最被撕裂人。所以我们在看待判决的释出时,一定要看到反面的后果是怎样的,即便那个反面的后果没有成为现实。


至于“姚家父母”和“郭家父母”来讲,法理判决只能是止息纠纷,却难以解开他(她)们之间的恩怨,因为人世间的很多恩怨就如一个人失去一只眼睛或一条腿一样,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另外,对于判决中所给出的“不存在偷换”的问题,可能依然有人会去质疑。但问题是,法理所能给出的判决,都必须是建立在证据链条基础上,而这也正是法理能做到的最大公平,并且也是它有限性的直接体现。


因此回到舆论聒噪中,即便判决不能立马平息争议,但是作为谈论的指向也该模糊对当事人们的直接指点。唯有如此,才算是道德的归道德,法理的归法理。否则在不敬畏法理判决的情况下,又想得到法理的普遍正义,总让人觉得逻辑很扭曲。


至于“姚家父母”来讲,如果不服一审判决,还是可以继续上诉进入二审的。毕竟这是他(她)们的权利。只是在这个事情上,他(她)们是选择继续上诉,还是选择就此打住,旁人最好不要给予太多意见,甚至郭威都不要去多说什么。因为事情到了如今这般地步,最好让他(她)们独自抉择为好,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