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发扬待客之道没错,但是要讲武德

(2021-10-29 22:24:33)

深圳“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情触发舆论围观。事情的原委是,在深圳地铁11号线上,一名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旁边乘客看不下去说了句“崇洋媚外”,保安就开始在车厢内大声叫嚣,让乘客下车去警务室。然而就被要求让座的男乘客表示,保安的理由是要“发扬待客之道”,但他刚做过手术,身体不舒服,未让座,就此双方形成对峙。然而现场的视频被推向社交媒体后,瞬间引发舆论风暴。


就此保安公司的回应是,涉事保安见外国乘客双腿不时抖动,认为其身体不适,所以才要求乘客让座。但是男乘客强调:“外国人明确表示跟他无关”。至于保安公司认为当事保安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差,造成乘客质疑、误解并发生争吵,向乘客真诚致歉,并将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等等表述,已经回到框架化处置层面。


然而有必要掰扯的是,即便保安把“发扬待客之道”讲得很冠冕堂皇,旁观乘客把“崇洋媚外”说得如刀剜心,但拉回到对峙的场域上,依然只是拱火较量的话术。因为我们很清楚,“发扬待客之道”必须讲武德,当然就因为要求乘客让座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着实也是有些过头。


实际上我们仔细追究事情的升级理路,会较为清晰的看到两层误解的形成。保安看见外国人双腿不时抖动,认为其身体不适这是“第一层误解”;男乘客告知保安自己刚做过手术,身体不舒服,保安未听进去这是“第二层误解”(男乘客回应中强调,保安第一次要求让座被拒,几秒后又回来要求让座,顺接着旁边乘客插话“崇洋媚外”就被卷入其中)。


就“第一层误解”来讲,到底是不是这个情况,只有保安自己最清楚。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保安在服务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进去,起码在确认男乘客是否身体不适上,已经陷入情绪判断,这使得他才祭出“发扬待客之道”这种冠冕堂皇的大话。


而对于“第二层误解”来讲,当保安已经被情绪带偏时,那么旁边乘客的那句“崇洋媚外”自然会触怒他。以至于事情逐步升级,直到“崇洋媚外”被当成是事情的标签。可事实上,这事儿更关乎保安的职业素质,跟所谓“发扬待客之道”和“崇洋媚外”根本没什么必然关联。


说到底,基于男乘客“刚做过手术,身体不舒服”的事实,就算是要求给国内的老人让座也是不合适的。于此而言,这事儿只能归咎于保安的行事不当,跟所谓“崇洋媚外”没什么关系,也不必上纲上线的喊打他。


在这个问题上,只能说旁边乘客也是实在觉得有些可气,所以才会用“崇洋媚外”去消解“发扬待客之道”的霸凌感。到此为止,这场看起来很具火药味的纷争,其实才算是被真正掰扯清楚,而舆论层面的先入为主,更像是“看红火不怕事儿大”。


只是我们在审视具体的是非时还要注意,即便保安确实有错,但也要基于职能层面的约束去看待他,而非是上升到“崇洋媚外”。简而言之,只要摆脱掉扣帽子的逻辑,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毕竟从根本上讲,“发扬待客之道”和“崇洋媚外”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之所以说“发扬待客之道”必须讲武德,就在于如果不能很好的尊重自己的同胞,谈“待客之道”也只是霸凌同胞的大话。就此而言,旁边乘客用“崇洋媚外”回应保安,就算有些过头也是他咎由自取。


因为舆论审视不可过分强调“崇洋媚外”,不等于个体对峙时不可强调。要承认个体对峙时属于对等状况,也就是“你要出狂言,我就说妄语”。就此而言,“崇洋媚外”也是有两层意思的,一层是宏大叙事层面的批判,一层是人身攻击层面的批骂。


可无论哪个层面,对保安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保安当场变脸,要求乘客下车去警务室也是失控的结果,并不是他真的可以那样做。并且后果我们也看到,保安确实无法收场,只能承受自己闯下的祸端。


与此同时,在众多因保安触发的纷争中,虽然保安公司对外都很谦卑,但是仅就“严肃处理”来讲,可能就意味着涉事保安会丢掉工作。甚至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再就业。不得不说,比起保安的可恨,可能保安更显得可怜。


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认为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保安值得同情,而是对于他所属的群体来讲,好像从始至终处于尴尬的位置。作为保安公司的一员,他(她)们没有安全感,只要犯错就意味着要离开,而作为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持者,他(她)们又总是受到轻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保安在处理公共场合的事情时,会显得很不协调。一边盛气凌人,一边又唯唯诺诺,这使得但凡遇上较真儿的人,很容易让事情走向失控。就此而言,似乎我们更需要去深刻反思,而非只是进行简单的杀一儆百。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