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大奖是清空购物车:中奖员工放入一套房老板反悔,到底谁憨?
(2021-02-04 19:11:08)杭州一男子向媒体求助称,公司老板承诺给年会“一等奖”获得者“清空购物车”,结果自己中奖后,因“购物车”里放入一套房子,公司老板就拒绝清空。当事男子认为公司老板这样“有失信誉”,公司老板觉得当事男子这样有些“过分”,认为这是在要“全公司为他买单”。
对于这件事儿而言,如果仅凭媒体的简述报道去判断,确实可称得上“承诺算不算数”的问题。虽然在具体的报道中没有指出房子是不是杭州地界内的,但是就当前的房市来讲,一套房子意味着什么,还是不用过多解释的,这导致舆论趋向非但不支持当事男子的求助,反而认为他“玩鸡贼”。
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公司的老板没有把“清空购物车”的边界设定清楚,这确实是疏忽层面的事儿。但是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清空购物车”还是应该建立在“合理诉求”之上,也就是基于公司的规模及往年奖项的设定,进行对应的量化,这方面作为员工来讲,是该有基本的常识判断。
就如当事公司老板最后所强调的解决方式,房子的定金可以帮助支付(如果是杭州的房子,定金也不是小数目),但是整个房子的费用让公司承担肯定是不行的。就事论事,当事公司老板也算是比较开明的人,起码是站在一个较为公允的尺度在解决问题。
然而作为员工和公司老板就年会奖引发的尴尬来讲,这还不只是兑现与否的问题,而是双方在“奖金纠葛”之后,还能不能继续维持基本的雇佣关系。说到底,很多事情只能是明面上的“公平”,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只能维持到“相对公平”的尺度上。
所以,回到具体的纠葛中,当事男子到底是“鸡贼”,还是“憨傻”,这还真应该掰开来看。因为不管他是否能如愿以偿,他都会成为公司老板的“眼中钉”,因为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这是人的性情所在,跟道德品质无关,而在这样的现实下,当事男子最多也只能得到眼前的兑现,而未来终将陷入职场困境。
之所以会较为消极地看待当事男子的职场处境,并不是为夸大“职场狩猎”本身,而是就职场原则来讲,在既定的尺度下,除却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别人的利益,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不然多数时候,只会走投无路。
说到底,作为年会上的奖项设定,绝大多数公司也只是为进行职场氛围的调节,而非真是要让获奖员工登上人生巅峰。从这个意义上审视“清空购物车”的设定,应该也是让员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公司重新定价,而非是无限度地去“清空购物车”。
只可惜,公司老板是想“打太极”,而当事男子却直接“玩格斗”,直到公司老板被击倒在地,才发现自己“大意了”。不得不承认,很多潜在的规则只有在懂得人面前才不用直接讲出来。毕竟职场如情场,很多事情真要是说透,接吻就变得面目可憎了。
与此同时。公司老板所谓的“疏忽大意”,很可能是特意把“清空购物车”的权限交给员工设定。因为真正聪明的员工绝对是不会把公司老板架在火上烤,除非是已经对工作不满,想借机跳槽,所以才打算以撕破脸的方式,最后割公司老板一刀。
只是,对于“这一刀”来讲,或许割起来也比较难。我们假设当事公司老板最终答应帮当事男子付房子定金(付全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当事男子在接受公司老板的“奖金”之后,会经历漫长的职场煎熬,所谓“留不住,还走不起”。
“留不住”是指他在公司的职业生涯不会太长,因为他这次较真儿的行为已经让公司老板很难堪,即便公司老板确实存在疏忽的问题。而“走不起”更多是指他接受奖金之后,还不能立马走人,起码需要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后才好走得起,要不然确实是会被谩骂的。
当然,在奔竞的大时代,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争斗不足为怪,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为生存而争夺亦成为必要的技能。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不能强人所难,起码在具体得失的衡量中,要以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依据,要不然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老板和驾驶人一样,他完全了解规则,他审度情势随时调整对规则的态度,他违反规则的时候,就是他调整规则的时候。所以,世界上虽然出过很多英雄奸雄枭雄,也做过很多离经叛道的事儿,但人事的若干规则却始终不朽。
因此,一个心目中完全不知道有规则的人,或是把自认为的规则奉为普遍规则时,因果律自会纠正他(她),批判他(她),惩罚他(她)。就如王鼎钧在《人生之书》中所言:“你若问我到底有没有天经地义,我的答案是有,是这个样子的有,而非自认为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