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饭店坍塌”事件,在“过寿老人”下跪道歉后,终于迎来理性之光。因为,早前的舆论声浪,都是在围绕牵强的逻辑在打转,至于这场无妄之灾的核心人物“饭店老板”,始终没有“被露头”‘。当然,这也符合舆论介入“意外事件”的节奏:“由浅入深”。
不过,该露头的时候,终究躲不过去。按照“饭店老板”亲戚的说法:“‘饭店老板’一家人都没受伤,‘那时候’他们在厨房,没有在宴会厅,都没事”。与此同时,“饭店老板”亲戚不由自主的感叹:“出了这么大事,他奋斗一辈子算完了”。
要知道,所坍塌的“聚仙饭店”,在当地是很“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饭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比较起这场意外的惨烈,可能他依然“承受不起”。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亲戚在谈到“这辈子算完”的时候,特意强调“奋斗”的坍塌。
当然,我们也并非强调,只要“饭店老板”能赔得起,就可以接受这场灾祸的发生。从某种层面上而言,“饭店老板”就算“赔得起”,也只能消解他的民事责任,至于刑事层面的责任,应该是无法回避的。当然,一切还需要厘清意外的因果关系后定性,但大概率上却可以称之为“完了”。
因为,就现实的情况来讲,“饭店老板”肯定是承担不起的,29人不幸遇难,21人轻伤,7人重伤,这意味着什么,应该无需多说。甚至,从付出代价的视角审视,“饭店老板”的亲戚说出这番话,都可能被媒体舆论揪住不放。毕竟,这种时候谈论“饭店老板”的得失,总有些不那么妥当。
只是,亲戚就是亲戚,他(她)们最能体味“饭店老板”的悲苦。所以,在面对这场无妄之灾时,他(她)们介入事件的基本方式,还是要以“饭店老板”为尺度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过寿老人”成为媒体舆论进入事件的最快通道一样,逻辑上可能讲不通,但是路径上却充满可能性。
就“山西坍塌饭店老板亲戚发声”来讲,其实算媒体舆论渐入佳境的必要补充。因为,事件初期,对“过寿老人”的声讨,属于“增量为负,能量为负”,整体影响并不太好。而“山西坍塌饭店老板亲戚”的出现,起码可以让媒体舆论知道,什么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
就如很多人的理性强调,就算不是李大爷遭遇这样的灾祸,可能张大爷,王大爷,赵大爷,也会遭遇这样的灾祸。所以,回到灾祸的本质上,还是饭店的主体建筑结构的问题。于此,对“过寿老人”的追问上,其实更多是运气的问题,也就是为何是李大爷,而不是王大爷。
在一定程度上,就跟出车祸一样,早一秒,多一秒,可能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不过,这也反映出,在基本的舆论传播中,可能流俗秩序依然是主流,而常识秩序只能成为反转后“以正视听”的必要补充。讲得直白一些,群众的情绪总是高昂的,但是不见得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就“一家人都没事”和“他这辈子完了”,这算构成强烈的“万幸”和“不幸”的对照。就“聚仙饭店”来讲,属于典型的家庭型饭店,据悉“饭店老板”同时还是饭店大厨,村里人的印象里,全家人一年到头休息不了几天。只是,这场无妄之灾后,全家人可能不得不停下来,用更多时间来消解灾祸带来的打击。
他(她)们的“万幸”,是缘于生命没有受到损伤。但是,这种“万幸”也只是基于没有被“压死”而言的,要是回到具体的坏影响衡量中,可能他(她)们的内心也是崩溃的。当然,这还不包含他(她)们需要承受的灾祸责任。
至于“不幸”,这其实就简单了。因为,任何一个老板在遭遇这样的灾祸后,都可能将被置身于舆论的地狱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饭店老板”要是不出事儿,应该算是乡镇邻里之间“小确幸”的典型代表。但是,一场无妄之灾的到来,“这一切”想象瞬间坍塌。
另外,有媒体报道,在2015年,“聚仙饭店”因未按相关规定报送资料,被相关监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名录。对于这样的“细节”,以及当前的“灾祸”,到底有没有必然关联,暂且还不太好说。但是,在基本的现实中:“不出事不硬杠”的图景,却已经成为监管和被监管之间的微妙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乡镇中的建筑监管,历来比较含糊。尤其对于“聚仙饭店”这种老字号来讲,更是会成为“监管死角”。很多时候,理论上的工作和实践中的工作是不一样的。甚至,像“聚仙饭店”这类二十多年的“老建筑”,在当初的建设中,可能根本没有具体的施工测算。
于此,我们说“饭店老板”有罪,其实也跟“利欲熏心”挂不上钩。毕竟,他要是知道会出事,可能早就去补救了。而这样的悲剧发生,唯一的意义就是,希望各地的职能部门,能彻查类似的老建筑物,最大可能地规避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