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抱摔幼童致死”事件,因近距离视角的视频流出,触发媒体舆论广泛关注。虽然,就警方的初步通报来看,这是因“抚养问题”触发的悲剧。但是,回到基本的道德伦理上,“父亲摔死儿子”,“母亲在旁拍摄”,这总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如果不是近距离视角的视频流出,就算最终证实“父亲摔死儿子”的事实,那么舆论上也不会变得如此汹涌。要知道,整个事件之所以会进入“二次传播”的序列,就在于“近距离拍摄者”的行为让人感到费解。
因为,在基本的共识里,只要“近距离拍摄者”选择出手救人,被摔的幼童就有很大可能幸存下来。所以,当事情没有被厘清时,“近距离拍摄者”的身份就成为媒体舆论追问的焦点。只是,令人感到残酷的是,当地妇联证实,“近距离拍摄者”正是被摔幼童的母亲。
坦白讲,即便“近距离拍摄者”不是幼童的母亲,并且拍摄的目的也是为收集证据,但是依旧难以回避道德层面的“冷漠原罪”。只是,对于幼童的母亲来讲,显然就不只是“冷漠原罪”的问题,她的冷酷无情,近乎跟“摔死幼童的父亲”一样让人不可理解。
毕竟,作为幼童的母亲,她具有一定的监护责任。可惜的是,从近距离视角的视频来看,她全程都在拍摄,并且毫无死角。不得不承认,她在一定程度上有“放任的嫌疑”。不过,就在媒体舆论打算“生吞活剥”这对万恶鸳鸯的时候,当地人又抛出“幼童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的大料。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给出回应,称确有这样的说法,但是还需要鉴定确认。到此为止,“父亲抱摔幼童致死”事件,基本上就已经形成案情闭环,接下来就是进一步深度剖析的过程。不过,就媒体舆论的触手来讲,可能更多还是会伸向幼童的母亲,即便她不是直接的“凶手”。
对于这起“父亲抱摔幼童致死”事件而言,虽然是因为“抚养问题”触发的恶果。但是,就幼童父母的关系来讲,却可能是这场悲剧的潜在原因。因为,在警方的通报中,幼童的母亲被标注为幼童父亲的女友,也就是并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非婚生子女”的存在,而是作为基本的权利保障,“非婚生子女”很容易受到不公对待。所以,对于女性来讲,如果没有进入法定婚姻序列的打算,最好不要贸然的把孩子生下来。要不然,非但自己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孩子的权利更是会受到侵蚀。
因为,就国内的“非婚生子女”处境而言,虽然法理意义上无差别,但是在世俗的道德中,却总是不受待见。这就导致,如果“非婚生子女”父母的经济条件差,孩子的童年就很难得到确切的保障。尤其,作为孩子的母亲来讲,如果自己没把握带好孩子,就更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因为提裤子跑路的男人实在太多了。
另外,幼童的母亲如果存在精神疾病,那么她的近距离拍摄还能被一定程度的“理解”。可如果幼童的母亲不存在精神疾病,那么幼童的死,他(她)们两个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毕竟,对于死去的孩子来讲,他(她)们都是罪人。
事实上,就“幼童母亲是拍摄者”的事实来讲,其实也不是绝对不可解释的事情。我们甚至可以理解,当地人之所以抛出“幼童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的大料,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臆断。因为精神疾病是个模糊的概念,有病不代表失去基本的意识。
甚至,我们反过来想,她既然可以无死角地记录下自己男友的摔子行为,就说明她是有基本意识的。所以,在警方没有下最终的结论时,我们既不排除万恶鸳鸯的存在,也不排除精神疾病的存在。因为,就常识的逻辑来看,都能讲得通。只是,道德伦理上会显得有些不堪罢了。
与此同时,有不少人强调涉事男子是“酒后”摔子,所以会存在量刑上的异议。只是,“酒后”就一定意味着行为和认知的分离吗?要知道,既然能把“抚养问题”和“摔孩子”关联在一起,就说明在基本的意识里,是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的,只不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些极端而已。
说实话,在“非婚生子女”的抚养问题上存在异议,基本上都是男方不负责任的结果。因为,在他基本的摔子逻辑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孩子是麻烦的底色”。于是,以摔死孩子的方式,进行发泄,进行解决问题就成为这场悲剧的主要驱动力。
只是,无论怎样,这对万恶鸳鸯总归是冲动了。不管是借着酒劲儿,还是本来就焦灼到极点,他(她)们终究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方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性的左和右,往往就是人间和地狱的区别。虽然,人们总说要讲人性,可事实上,对于无法和解的是非恩怨,往往人性之恶总是会最先被激发。想必,这对万恶鸳鸯也不例外。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