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比起顶替者的可恶,为何操纵者更可恨?

(2020-06-11 17:55:03)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比起顶替者的可恶,为何操纵者更可恨?


近日,“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触发舆论广泛关注。据悉,山东冠县农家女“陈秋媛”高考“落榜”16年后,在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并毕业。经核查,在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的“陈秋媛”是“顶替者”。目前,山东理工大学将按程序注销“陈秋媛”学信网学历信息,与此同时,“顶替者”已被停职,冠县方面表示,将依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


就事论事,事情到此为止,才算是走上“官办之路”。因为,真假“陈秋媛”已经浮出水面,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追问背后的“操纵者”。坦白讲,如果不是“陈秋媛”再次求学的念头和动作,可能这场16年前的“偷梁换柱”将成为永久的秘密。


16年,对于“顶替者”来讲,可能早已淡化掉“从中作梗的氛围”,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只可惜,天不藏奸,假的永远真不了,仅仅是信息的核查,就让她瞬间坍塌。当然,“这一切”恶果都是她该承受的。因为,就是她及她家人的可恶,让“陈秋媛”的命运彻底被改变。


但是,比起“顶替者”的可恶,可能背后的“操纵者”更让人感到可恨。要知道,这样的“冒名顶替”已经不是个例,之前就有发生过。说实话,“问题的严重性”,“操纵者”比谁都清楚。但是,在利益勾兑面前,“操纵者”的良心可能早已泯灭,成为十恶不赦的魔鬼。


要知道,16年前的大学生“含金量”(就业市场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而且能在山东这种考学竞争较为激烈的省份上岸,对于“陈秋媛”这样的农家女孩来讲,确实并不容易。所以,也能想象得到,“陈秋媛”在得知顶替真相之后的心情纷杂。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不论是16前,还是16年后,作为农村孩子来讲,想要打破阶层向上攀登,可能最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考学的方式。虽然,不能保证一定如意,但起码会比不考学的孩子走得更容易一些。于此,回到“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上,就更应该追责背后的“操纵者”。


“顶替者的原罪”不用多讲,道德上肯定是溃败的,但是,这不代表法理上就会饶过她。从某种层面上而言,“顶替者”所享受的16年岁月静好,不能说全部归于“陈秋媛”的功劳,起码有多半是基于“陈秋媛”的红利。所以,她就算未来坍塌,也依旧要补偿“陈秋媛”。


因为,她所失去的本就不是她的,所以她就算是“懊悔”,也只能从不该顶替“陈秋媛”的角度去反思。至于,“懊恼”自己运气太坏,只能说是“贼心不死”。当然,既然事情发生,她该承受的就必须承受。工作丢掉是小事,补偿“陈秋媛”才是大事。毕竟,16年的“命运轨迹”难以复还。


但是,作为现实考量,物质性的补偿,还是可以考虑的。这方面“顶替者”要承担一部分,“操纵者”也要承担一部分。并且,作为社会性的考量,“教育组织系统”也应该作出表态。毕竟,发生这样的事情,“教育组织系统”也是有很大责任的。


与此同时,既然当初“陈秋媛”的分数已经达到山东理工大学的录取标准,那么16年后,在真相浮出水面后,山东理工大学还能不能破格录“陈秋媛”,完成本该属于她的大学经历,这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虽然,这方面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的讲,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慰藉,却可以适当地尝试一下。


毕竟,对于“陈秋媛”来讲这很重要。因为,在这场“偷梁换柱”的悲剧中,“陈秋媛”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唯一的“受害者”。至于山东理工大学,只是莫名发现“16年前被骗”,从损失层面来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作为“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善后事宜来讲,考虑破格录取“陈秋媛”就显得迫在眉睫。


因为,“陈秋媛”本来就有这方面意愿(再次求学)。至于如何处理上,自然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陈秋媛”自己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就另当别论;可如果“陈秋媛”觉得没什么问题,这样的操作反而算是一种补偿性地弥合过程。不仅可以慰藉“陈秋媛”,同时也让人们看到社会性暖意。


至于,16年前的“操纵者”,可能早已瑟瑟发抖。因为,干过亏心事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心平气和。所以,请以最快的速度站出来“认罪”,可能是“操纵者”最好的结局。要不然,等到“程序性的拷问,舆论性的围观”之后,下场将会无法直视。


说实话,16年来,可能“顶替者”早已对“陈秋媛”这个名字记不太清,但是,他(她)们进行利益勾兑的事情,可能永远不会忘记。16年前的招生过程,不像现在这样“严谨”,是因为信息管理还过分依赖人的操作。所以,只要把人的环节搞定,就容易发生“偷梁换柱”。


当然,这个事情,可能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并且,我们会发现,被顶替的多数是“农村学生”。因为,“农村学生”大多数都是靠自己,家里人不会太关注学习和升学的环节。所以,出现不正常的落榜,也不会去太在意。而“操纵者”对这些深以为然,所以“农村学生”就容易被盯上,尤其相貌等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于此,类似“陈秋媛”的悲剧,相信还有很多未被发现。这其中,有的在被发现的路上,有的,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但是,只要发现就必须严惩“顶替者”和“操纵者”,只有如此才能慰藉“陈秋媛们”,才能让考学之路体现出“公平和公正”。


说实话,任何人在16年后得知自己被顶替,都可能心中充满悲愤。甚至,想立马知道“顶替者”是何许人也,想亲口问一问,为何如此鸡贼?为何如此不要脸?难道,就因为自己家有钱有关系,就要拿别人的命运铺自己的路吗?


人们总说教育是穷小孩的希望,可是当穷小孩的努力,被别人轻易践踏时,我们才知道穷小孩的悲凉是什么。而救赎这般绝望的力量,除却要保证社会有一定的流动性,更要保证严惩“操纵者”的决心,只有如此,教育才是希望,教育才有希望。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