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遭虐打女童已能喝营养液:“伤痛皆可愈”,为何心病难治?

黑龙江“4岁女童”遭虐打事件,随着涉事的“继母”和“生父”被批捕,基本上已经有所定论。但是,目前因“女童”还处于昏迷之中,“继母”和“生父”的量刑应该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过,“4岁女童”的“生母”称,女儿已经能喝营养液,一切情况将取决于“二次手术”的结果。
就事论事,事件发展到现在,公众的“焦点”已经从愤怒“继母”和“生父”的虐打恶行,逐步转向“4岁女童”的安危。毕竟,她还那么小,就要承受生死的考验,这总让人感到无限愤懑。据悉,有很多“好心人”在筹款,帮助这位还没有长大,就可能夭折的“女童”。毕竟,从生命的尺度审视,她应该活下来。
只可惜,回到她生存的世界里,难道跟着“生母”就一定安全吗?想必,依然存在很多问号。虽然,普遍来看,母亲在养育孩子上更为细心。但是,既然存在“无良的父亲”,那么就难以排除“无良的母亲”。当然,我们并不是揣测“4岁女童的生母”也会虐打孩子。只是,从孩子的处境出发,进行可能性的分析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生父”和“继母”应该不是“共谋”。但是,生父绝对存在“纵容”和“不作为”。事实上,传统的婚姻离散,孩子往往会留给“男方家”。因为,在既定的道德秩序中,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男方家”的“生命资产”。所以,只要“男方家”经济上不太差,法理上也会把抚养权判给“男方家”。
只是,回到这位“4岁女童”的成长处境,既然“男方家”得到抚养权,却又不负责,反而进行虐打,这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当我们发现,“女童”在父母离婚后,都是爷爷奶奶进行“照顾”时,你就会发现,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她的“生父”要“抚养她”,而是她的爷爷奶奶“舍不得她”。
不得不承认,在世俗的运行机制中,法理往往只会处置击穿底线的事情。而对于底线以上的“不合理”,依然只能任由世俗的规则为所欲为。好在,近些年,关于儿童权益的认知,全社会在不断的拓展边界。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自我发声”,“自我反抗”孩子,仅靠“血缘性的保护”,远远不够。甚至,还可能会变成“虐打黑箱”中的弃儿。
要知道,就“血缘延续”的尺度而言,“虎毒不食子”历来被奉为人性的底线。但是,从“过去”到“现在”,“虎毒食子”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所以,回到“生命权利”本身,公共性的保护并不是否定“血缘性的保护”,而是要为“血缘性的保护”站台,让其更加坚韧牢固。
所以,如果有人还存在“我的女儿,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思维”,可能确实要引起注意。因为,在个体安危的尺度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然,情理如此,却并不代表可以严实地进行落实。因为,对于父母虐打孩子来讲,多数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所以,很难发现,更难监管。
并且,在我们的道德秩序中,家事清官都难断,何况邻人更加不好介入。所以,对于“4岁女童”来讲,要是不被打到住院的境地,可能依然会遭遇不同程度的虐打。不得不承认,保护儿童的权利,依然是个较大的难题。即便明文规定摆在那里,也只能解决极致的案例,而边缘性的案例,依旧在隐隐发作。
然而,就“4岁女童”的“生父”而言,虽然不是“女童”这次入院的直接触发者。但是,他却是女儿遭遇“伤痛”的主要“推手”。说实话,如果“女童”最终“醒不过来”,或者留下“后遗症”,那么作为“生父”而言,女儿的悲惨遭遇,可能会会成为他一辈子的“心结”。当然有人会说,这种狼心狗肺的“生父”是不会心痛的。
只是,回到人性的复杂性上,“女童”的“生父”应该不会无动于衷。甚至,作为“女童”的爷爷奶奶会更加心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她)们既不希望儿子入狱,也不希望孙女就此夭折。于此,接下来无论结局如何,都会长久的无法释怀。
并且,他(她)们会一定程度的进行自责。因为,要不是孙女寄宿于儿子的“新家庭”,可能孙女也不会如此悲惨。只是,一切都已经不可复还。当然,这件事情之后,可能他(她)们也不再会执念孙女的抚养权问题。毕竟,孙女已经这样,强留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过,“伤痛皆可愈”,从生理性的视角看,确实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回到现实中,具体的人身上,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虽然,4岁的孩子,记忆力还不够那么好。但是,她如若有幸活下来,受过的伤痛,可能终究会被提起。于此,这种“终生伤痛”,永远是无法消散的。
而对于她的“后妈”和“生父”除却要承受法理的制裁,同时也会在道德上被打入地狱之中,暂时难以超生。至于她的“生母”,能否有勇气接受女儿可能遭遇的不幸人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对于经济能力一般的女性而言,带着女儿生活,确实很难面对现实的处境。
尤其,她还年轻,不太可能不再进入新的婚姻之中。所以,“4岁女童”能躲过这劫,并不意味着她的童年会走向光明。只能说,会迎来短暂的光明。毕竟,“4岁女童”到长大成人还有十几年的时光,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她的路怎走,确实依然成谜。
不过,她的“生母”打算要回“抚养权”,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女童的安危”还是一切的基准,程序只是为更大程度地保留正当性而已。至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可能要受到的考验依然很多。因为,她实在太小,遭遇不确定性的可能太多。
说实话,黑龙江这起虐童事件,公众只是关注当前的“女童处境”,至于后续的事件演变,以及女童未来的生活,往往会被忽略。但是,却是更为重要的部分。就以女童治疗的问题来讲,目前也只是靠民间捐赠在维持。但是,这依然是有限的,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
要知道,如果治愈之后,还是留下后遗症,那么她的悲惨遭遇可能会转化成为永生的“疾痛”。这种时候,即便她的“生母”也会迎来再次的打击。因为,一个经济能力一般的女性,带上一个有“后遗症”的女儿,很大程度上,她们母子会遭受世俗白眼。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一切就看她能否醒过来。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