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案终局前戏:舅舅签谅解书,为何家属希望他“活着”?

随着吴谢宇被移送到“属地法院”,“吴谢宇弑母案”正式进入终局。虽然,吴谢宇已声明,称不需要家属委托辩护人。但是,他的舅舅等亲戚朋友已签署对其的谅解书。从这些细枝末节来看,无论是家属帮其请辩护人,还是舅舅等人集体签谅解书,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家属希望他活着”。
不得不承认,在亲缘关系中,存在一种较为朴素的现实主义。就以吴谢宇的舅舅而言,他对于外甥的行为,肯定是极端失望的。甚至,带有一定的痛恨之情。但是,在世俗的得失观中,有一种较为妥协的仇恨释放逻辑:“人死不能复生”。
尤其,对于施害者和受害者同属一脉的时候,更是如此。事实上,谁都清楚,吴谢宇的家庭,算是坠入摧毁性的模式。父亲早逝,母亲被弑,吴谢宇除却接受审判之外,已经很难再回到主流的生活秩序。从他的个人审视来讲,活着就是遭罪和煎熬。所以,他拒绝家属的打捞,可能也是出于“人性之善”。
但是,从家属的视角上而言,他(她)们一家已经够悲惨。既然是“儿弑母”,如果让儿也陪葬,似乎就显得有些残忍和悲凉。索性,给这个破碎的家“留个根”,也是好的。所以,能签下谅解书的亲属,并不是真正原谅吴谢宇的恶行,而是站在一个慈悲的立场上,进行最后的救赎。
只是,无论怎样,这些都属于法理审判的外援力量,而真正定性吴谢宇是非的,还需从真相说起。因为,在公共的道义上,即便有人愿意谅解,也不代表罪恶就能被抹平。由此,也只能说,这些边角性的行为,是一种终局前戏,而非是最终定性的推动力量。
要知道,在家属的外围,还有普遍的公众在盯着吴谢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们可能并不关切吴谢宇母亲的死活。但是,公众对于善恶是非的认知,却是明确的,不容含糊的。所以,对于舅舅的“谅解书”,只能回到亲缘关系中,进行解读和理解。因为,普遍的正义里,吴谢宇好像必须“以死终结这场大逆不道”。
为“吴家留个根”,这在亲缘关系的诉求里,应该是很核心的。因为谁都清楚,如果吴谢宇被判“死刑或者无期”,意味着“吴家”彻底堕入死寂。我们暂且不论法理如何审判,因为,“家属的意愿”才离“吴家”更近,更知晓其中的冷暖是非。
吴谢宇的成长路径,吴谢宇母亲的为人,家属们应该最清楚。甚至,作为娘舅家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外甥能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因为,吴谢宇曾经算是家族中的骄傲,从小听话,成绩优秀。如果不是发生这样的悲剧,吴谢宇应该会有灿烂的前途。
可惜的是,“原生家庭之困”,他终究没有打破,而是以最惨烈的方式,摧毁母亲,摧毁自己。他可能真的爱母亲,母亲也真的爱他。但是,彼此互动的方式,却让所谓的爱,成为人间杀器,不仅杀死母亲,也杀死儿子。直至,整个家庭陷入死灰之境。
当然,从乡土秩序的是非观出发,吴谢宇的家属所作出的反应,应该是正常的,甚至是符合主流秩序的。因为,要是家属不谅解,“宗族道德观”就会将家属打上六亲不认的标签。总之,在“杀死吴谢宇”之后,家属也会被打入道德地狱。这其中的是非,着实值得玩味儿。
依照费孝通的说法,乡土社会里的“讼师”,有一种挑拨是非的角色。也就是,刀笔吏在乡土社会里“吃不开”。本质上,缘于乡土秩序中,“息事宁人”(无讼)是主流认知。可是,在都市里,很多名人和公司,常年都请律师当顾问。以传统的眼光看,都市真是个是非之地。
显然,吴谢宇的娘舅家人属于乡土秩序的一脉。所以,他(她)们才会集体签谅解书。只是,他(她)们的谅解,也只能从民事责任层面出发,至于刑事责任,属于普遍正义的一环,所以,重刑的谅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家属想让吴谢宇“活着”,其实也是对吴谢宇母亲的一种“意愿关怀”。无论怎样,在吴谢宇父亲去世后,吴谢宇的母亲一直把儿子当作“人生的期望”,所以,从吴谢宇母亲的视角出发,可能也不愿意儿子抵命。于是,出现家属签谅解书,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种想法,也只是一种臆断的想法。至于吴谢宇的母亲怎么想的,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甚至,对于吴谢宇弑母的触动,也会因吴谢宇母亲的惨死,永远地停留在一种记忆中。毕竟,弑母这种行为,吴谢宇也会永远无法释怀。
从“帮母自杀”的由头说起,已经撕开一道亲缘的伤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极端的爱,终究会造就极端的恨。爱与恨的边缘,往往容易模糊。这在亲缘,爱情谋杀案中,几乎是一种普遍性逻辑。但是,这种爱的基质里,最坏的因素,就是“控制欲”。而这也是“吴谢宇弑母案”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当然,也正是亲缘关系中的实用主义存在,作为法理正义的普遍性才需要更加强化。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去结束他(她)者的生命。所以,审判吴谢宇,最终的定性,依然要以作案动机,案情真相为依据,而非家属的谅解书,就能成为“免死金牌”。
吴谢宇无论如何也要给出交代。这其中,有对弑母的交代,也要有对公众的交代。现代正义的内涵里,人们对于个体正义的关注,最终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范畴里。也就是,关注吴谢宇弑母案的正义伸张,就是关注个体命运的正义存在性。
所以,无论是吴谢宇本人对家属的拒绝,还是家属执念对吴谢宇的谅解,都属于正常的一种反应。但是,回到公义的范畴里,吴谢宇必须受到应有的审判,才能将弑母的罪恶终结。要不然,所谓的“刀下留人”,不仅伤害“吴家”,也会伤害“大家”。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