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病重全村献3万毫升血:为何“乡土秩序”容易催发“共情”?

有媒体报道,山东聊城一村民病重,需要大幅置换血浆,但因血库血浆供应紧张,村委会组织村民义务献血,80多位村民献血3万毫升。事情经媒体报道后,触发舆论的广泛热议。毕竟,这对于“个体原子化”的社会来讲,显现出较为浓烈的人文情怀。
坦白讲,近三十年,国人的“生活秩序”(物质的,精神的)确实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从城乡秩序来看,依旧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化,不仅让生活节奏加快,也让人们的认知受到极大的冲击。普遍来看,城市中的“乡土底色”日渐稀薄。但是,乡村中的“乡土底色”依旧很浓烈。
从某种意义上,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乡村,不只是一种结构性的产物。同时,也是乡人的本能需求。这里面有“竞争关系”,也有“共生关系”。所谓的“竞争关系”,并非指绝对的竞争,而是作为乡村中的因子,每个人都渴望活出体面。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体面”,都能被打上积极的烙印,有太多乡人,因“求不得”而出现“羡慕嫉妒恨”(见不得别人好,也看不起别人穷)的情绪。并且,这种“恨人穷,怨人富”的认知还很普遍,就好像周边人,都跟自己一样,才能有足够的对话空间。
否则,就会充满敌意。但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共生关系”中,又能看到极为夸张的“团结一致”。就如“村民病重全村献3万毫升血”这种事情儿,在不少乡人眼中,总觉得是“理所当然”,因为一个村子的意义,不只是行政单元意义,而是“共生的意义”。
而这种“共生的意义”,往往与道德秩序相关。就是乡人本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在道德层面上,往往却显现出极大的慷慨。这种较为朴素的,“乡土的秩序”,虽然有一定的异化。但是,这在一个物欲较重的社会形态下,还是值得追问和深思。
不得不承认,“乡土秩序”的核心脉络,就是“亲缘关系”和“邻里关系”。“亲缘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人物。
这种格局,在三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或许是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可现在看来,已经出现较大的松动。因为,在大城市中,“同一单元”,“同一楼层的住户”,也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因为,他(她)们只是空间距离近,但关系链却半点交叉也没有。
当然,这种现象还在加剧。甚至,对于亲戚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生疏,除却红白喜事还能勾连起来,平日里都是“各忙各的”。因为,生活节奏,生活成本的加剧,导致人们必须足够聚焦自己的生活,才能获得更好的结局。
不过,潜在的“乡土人情”,似乎还存在于心。因为“乡土秩序”的核心驱动,就是“邻里互助,抱团取暖”。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渴望自己在危难之际得到应有的帮助。本质上讲,这属于一种“人品积累”,“人情累积”的过程。
长远来看,也是自利的一种实证过程。虽然城市里,这样的人文情怀越来越少,但是,乡镇中还保留着基本框架。就如“村民病重全村献3万毫升血”的事情儿,之所以被醒目的报道出来,还是基于当下,这样的事情儿并不多见。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类似较为“共情”的事情儿挺多的。并且,好像是融进骨子里的一种纯粹气质。而现在看来,所谓的“乡土秩序”,在乡村之中,也开始逐渐的松动。人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出路,开始放弃所谓的“抱团取暖”,因为,较大的“公平秩序”,让个体不在担忧,“未知的风险”和“不可控的灾难”。
不过,有一点没变,“乡土秩序”中,“个人主义”的空间很逼仄,很容易被当成“出头鸟”射落。于此,在乡人眼中,最好不要太冒尖,要不然很容易被孤立。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近邻关系,都不会有好的互动。所以,我们会发现,乡土秩序下,“贫弱之家”最容易触发共情。
目前来看,无论大的秩序,还是小的秩序,“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依旧是“捧杀秩序”的核心框架。坦白讲,就是对于乡人来讲,最见不得比自己好太多的人,当然,这样的市侩之见,城市中,也是比较普遍的。但总体上而言,更信奉“多劳多得”。
说到底,人性之恶,好像从来没有好过。于此,我们看“村民病重全村献3万毫升血”的事情儿,就更应该掰开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团体意识下的积极结果,至于回到个体本身,并不见得能轻易达成。所以,这依旧属于“乡愿”的一种。
因此,就“乡土秩序”中的情,并不是绝对的情,而是会被远近化,亲疏化。就如费孝通所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一起立在同一平面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一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不过,也有一个有趣儿的现象。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们乐意以同一“国籍”,同一“省籍”,“同市人”,“同镇人”,“同乡人”,“同村人”互称,并且空间半径越小,越容易拉近关系。所以,出现“村民病重全村献3万毫升血”的事儿,就显而易见。
至于,之外的同一“国籍”,同一“省籍”,“同市人”,“同镇人”,“同乡人”,存在感就弱很多。当然,再往小说:“同宗族”可能更为亲近。所以,有时候对于看起来很“共情”的局面,不见得都是“情浓于水”,这里边更多是结构性秩序的结果。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