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的话题,触发不少人的“争论”。据悉,某地初二学生玩游戏被家长发现后,家长进“游戏群”愤怒开骂,称:“儿子每科成绩不过班级平均分”,“你们把我儿子害惨了”,“你们搞这个群干什么”等。对于家长这样的“无奈之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被范式化的舆论风口里,好像也说不太清楚。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其实并没有找准问题的症结。“自己家孩子玩游戏”,自己“管不住”,赖别人家孩子带坏,这其实是典型的“甩锅逻辑”。甚至,就“愤怒的叫骂行为”而言,也反映出当事家长的格局,表面上看起来很负责任,可事实上,这也正是孩子“不服管教”的根本原因。
就“游戏”而言,其实是中性的。但是,对于不少家长而言,因自己的孩子沉溺游戏之中,就认为“游戏”本身存在“原罪”。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很多。但是,“扪心自问”,到底是自己引导上的问题,还是游戏本身的问题,其实,人们早有决断。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就会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以“打击游戏周边”为借口,进行具体的“情绪发泄”。只可惜,越是这样,可能孩子越叛逆。因为,就家长的处理方式而言,本就显得“不成熟”,“不理智”。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曾论断,未来会是个没有儿童的世界。他认为:“孩子的行为和成年人的行为,越来越难以分辨”。只可惜,其中有个大前提,就是作为成年人要真正的成熟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正向的,积极的成为“小大人”。
要不然,就如“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的行为,将会让更多孩子变得更加“幼稚”和“无知”。说到底,孩子要想成长的好,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其生活的环境和教育的环境。尤其,对于生活的认知上,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所养成的坏习惯,几乎都是缘于家庭教育的疏忽。
“失控的孩子”多半缘于“失控的父母”,这基本上无需实证。因为,在平日里的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早已见识到“熊家长”和“熊孩子”的面目。从肆无忌惮的行为,到荒谬绝伦的意识,我们早已能感受到,孩子和家长的一致性。无论是基因层面的传递,还是行为意识的影响,都真实可触。
一个孩子在游戏中沉溺,这其实多半缘于家长的监护不周。但是,当家长在管教中失控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自己早已失控。我们很清楚一点,一个人自己都不能合理的克制自己,认清现实状况时,是很难对别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教。
因此,出现孩子沉溺游戏的情形,其实一点也不意外。一个成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沉溺游戏的情境时,最先应该做的是如何面对自家孩子和对自己管教疏忽的反思。而类似愤然将情绪发泄到“游戏群”的行为,只会让更多人觉得“没分寸”,并且自己家孩子的基本社会尊严,也会被瞬间击溃,并且会触发孩子更加的逆反,更加抗拒。
说到底,“管教孩子”的本质,在于认知上的唤醒,而非从打击“沉溺事物”开始。从这一点上看,“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本就显得很尴尬。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儿,沟通不起作用。可事实上,但凡会认字,会阅读,有社会意识的孩子,多少还是能听进去的。
之所以,出现孩子不听话的情形,是因为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并不能很好的尊重孩子的表达意愿,有的家长甚至没有耐心听孩子说完话。总之,不尊重,不平视,不理解,是“亲子关心”矛盾的主要因素。这种矛盾,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还能“掌控”。
但凡,孩子有独立的活动能力时,就会逐渐变得“失控”。这也就是很多家长所感叹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打骂”。但是,当孩子已经越来越独立,并且有自己的想法时,“打骂”就会失效,甚至产生反作用。因此,对于习惯以“打骂”解决问题的家长来讲,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偷懒”。
“知道大道理的人很多”,但是“儿童化”的成人也很多。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反逻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真实存在。我们都在强调“成长”,“成熟”的意义,却根本不知道,其意味着什么,包含着什么。一般来讲,人们认为的成长和成熟,多半特指“生活经验上的积累”。
而对于一个人来讲,其实真正的“成长”和“成熟”,在于“思辨和认知”上。只有如此,在面对纷杂的世界,才不至于迷失相对正确的方向。就如“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的事情,暂且不论合适不合适,管用不管用。就从其认知上来看,显然说明当事家长并不了解游戏的本质。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游戏的排斥,其实都是对于“不了解”的一种恐惧。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戏”如洪水猛兽,因此,还出现很多戒除网瘾的机构。可事实上,作为“游戏”来讲,如果泛化的去看,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游戏”。之所以,游戏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还在于,人们并不能合理消遣。
甚至,什么时候,我们能像看待食物一样去看待游戏,大概就能有所好转。再好的食物,吃多也会难受。所以,最坏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人性中的克制匮乏。而对于家长来讲,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了解“游戏”,更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