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元买35位女性生活照:为何“廉价套路”更容易蛊惑人心?

(2018-12-18 22:13:36)

19元买35位女性生活照:为何“廉价套路”更容易蛊惑人心?
有媒体报道,网络上存在一条收集买卖照片的“灰色产业链”,用于“招嫖”或“营销”。当然,也有直接贩卖照片的情况,想要“窥探”35位陌生女性的海量生活照,仅需要19元。对于这样的事情,社交媒体上瞬间泛起争论。人们除却直指照片“灰色链条”上的寄生者,好像对于其中的“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质问。


坦白讲,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细分化,人们的“社交欲望”被打包成各种产品。只要人们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大抵就能找到对应的社交出口。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模糊性社交。于此,有关“全面照片”的信息,就成为社交的关键因素。


尤其在“异性社交”中,人们很看重“颜值和身材”,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立体化的生活照作为背书,自然很容易促进社交关系。所以,作为照片“灰色产业链条”来讲,似乎属于一种天然的寄生产业。它本身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满足“低俗消费”的需求。  


即便,很多时候,一些人明知道“不靠谱”,但还是会被卷入“骗局”。就比如“婚恋骗局”中,一些“抠脚大汉”,利用美女生活照,很轻松就能打造一个“美女人设”,并且寄生在各种群组之间,让“宅男”和“色男”轻松“出血”(挥金和买单)。


很多时候,一些人即使遭遇套路,也不太好意思说出口,这其实和老年人遭遇“保健品”骗局的情况很类似。骗子们早已摸清“入套者”的心思,所以他(她)们不会大骗特骗,来击穿人们的承受底线。只是以寄生的方式,渐进式的消耗“入套者”的能量。


因此,就照片“灰色产业链”来讲,打击起来自然也不是很容易。毕竟,“受骗者”要是“不举报”,“不反击”,是很难进行主动抄检的。所以,对于照片“灰色链条”来讲,它之所以生命力顽强,也与其“廉价套路”有很大的关系。说到底,但凡门槛稍微高一些,“入套者”也就会减少很多。


对于,“19元买35位女性生活照”的事情,很明显能看出来,作恶成本较低。甚至,当我们细致复盘其中的商业交互时,我们会很容易感受到终极消费者的愚蠢。说到底,漂亮正经的女孩,怎么会随便与陌生人谈恋爱。可是,既然这样的事情能成为一门生意,大概就说明无脑的终极消费者还是很多的。


从整个链条的建立来看,需求端,供应端,整合端,无论哪一端出现断裂,事实上,都难以形成照片“灰色产业链”的闭环。甚至,就照片“灰色产业链”的行业牵引力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需求端”。“需求”好不好,暂且不予评论,可是脑子总得动一下,要不然“被骗”也无处喊冤。


人的眼睛,最大的盲点是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黑暗,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黑暗。所以,惯常而言,在照片“灰色产业链”中,终极消费者们,都会打着被害者人设,对照片“灰色产业链”进行批判,而从来不反思自己才是最大的产业链驱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入套者”,不是“低智”,就是“低收”。他(她)们(一般男性较多)在现实中因遭遇社交尴尬,所以特别渴望通过社交媒体,来满足自己的“社交欲望”。他(她)们半信半疑,笃定“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于是,但凡周遭有人打出类似的“美女套路”,他(她)们便会一哄而上。


当然,对于“19元买35位女性生活照”的事情,“入套者”们还不是直接购买者,真正的购买者属于蛊惑他(她)们的骗子。骗子们在拿到照片后,或“商业营销”植入,或“皮条揽客”噱头,总之几张照片加上一段很惊艳的“台词”,“入套者”便会垂涎三尺,一哄而上。


如果,我们从反向层面思考,似乎可以发现,不是“骗子太嚣张,而是人们太弱鸡”。作为,大多数人来讲,明知道两性关系的建立不那么容易,但却总能被惊艳的,夸张的台词蛊惑脑子。于是,几张看起来名不经传的生活照片,就被赋予更多意义。


与此同时,当人们普遍参与社交媒体时,大多数人却并不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只要稍微动一下手脚,照片就会被轻易抓取储存。因此,照片“灰色产业链”的形成也就相对成本低廉。这与当下电话信息泄漏,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从门槛来看,作为颜值好,身材好的人,更容易被照片“灰色产业链”盯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貌好的年轻男女(尤其女性),就应该引起注意。在相对开放的社交媒体上互动,一些相对私密的照片,尽量不要随意发图。要不然,很可能自己就成为“招嫖女郎”。不过,除却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在面对侵权的时候,也要积极的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反击。


只有这样“双向”的进行反击,才会让“照片灰色产业链”有所动摇,直至逐步放缓消亡。通常,人们习惯把“虚拟网络”和“现实网络”分开来看,所以,总觉得网络上的事情不必计较。但是,随着网络生活的普遍化,这样的问题是该重视起来。同时,作为那些“终极消费者”,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智商。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