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在北京动物园,一些游客用“挂面喂猴”,还自称是“互动”,管理员虽然会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但还是有一些游客不听劝阻,在回避管理员的情况下,继续投喂,但是,他(她)们却并不关心,随意“投喂食物”可能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伤害”。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各地动物园都时有发生。这也导致,我们经常能听到“动物园”传出动物死亡的消息。我们虽然不能完全确定,都是因游客“胡乱投喂”导致的结果,但其中肯定有难以逃避的责任。
当然,就“投喂动物”的行为本身而言,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初衷”,并不是要“害死动物”,甚至,也不是要“喂饱动物”。追根究底,其实就是一种好奇心的宣泄。某种层面上,虽然人们总强调,带孩子去动物园“认识动物”,可实际上,大多数动物对于成年人而言,也都是陌生的。
这种情况下,一些“好奇心”超限的成年人,就会以自己的认知,去试探动物的一些习性,而作为”食物“来讲,不管是从获取途径,还是从“人的尺度”换位,都好像较为容易获得一种“普适感”,而这也就为“胡乱投喂”奠定更多可能性。
我们很容易能想到,在大都市的动物园里,这种行为都难以避免,那么相对小的城市里,类似的行为只会更甚,具体的不解释。这其中,我们并不反对“好奇心”触发出的探索热情,而是反对“超限的好奇心”带来的坏影响。
在动物园里的动物,多半是珍惜物种,世面上见不到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所以在日常的饲养和看护上,动物园方面都会特别照料。尤其,对于食物本身,都会特别的控制涉入量和来源地,以保证动物能健康的成长。
对于这些常识而言,相信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但是,我们不理解的是,那些被制止投喂的人们,为何还要继续自己的行为,而且还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着实让人感到气愤。坦白讲,“超限”到这种程度,似乎早已不再是“好奇心”的驱使,而是那些人本来就没有“规则意识”。
就事论事,既然管理员不允许“投喂”,就说明“投喂行为”会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言自明的情况下,如果还孤注一掷的“继续投喂”,显然就不是“没常识”的问题,说得严重一点,这是在“打破规则,进行刺激性娱乐”。
事实上,对于这群“投喂狂”而言,最重要的是投喂后,动物的反应能否达到他(她)们的预期想象。不管是出现“好的反应”(接纳食物),或者出现“坏的反应”(不接纳食物),对他(她)们而言,好像都有一定的“快感”,因为他(她)们总觉得以“活物”进行试验很刺激。
由此去类推,近些年在各地“动物园”发生的悲剧,或许就更能明白发生的逻辑。我们相信,就算管理再差的动物园,只要游客按照规则进行游园参观,基本上是很安全的。而那些惨剧的缘起,从根本上讲,就是“超限的好奇心”(无规则意识)导致的恶果。
在这类悲剧发生的时候,舆论上惯常喜欢以“道德入口”进行盖棺。只是,当那些“超限的好奇心”(无规则意识)已经病入膏肓时,单凭道德的口水,早已难以对他(她)们起作用。这就像有些家长总讲:“我家的孩子,靠讲道理行不通,不给点颜色瞧,几乎不管用”。
所以,对于这类“投喂狂”,最能解决问题,最能起作用的也就是“现实的代价”。你跟他(她)们友好说理,他(她)们会觉得你矫情,比那些动物还“矫情”。所以,对于“游客挂面喂猴”的评析中,看到很多人强调“罚款”,但这不免让人感到“很悲哀”。
为何在可预知的危害里,很多人就得不到经验呢?这到底是人类的无知,还是人类的悲剧。为何按照最可行的方式共处就那么难呢?我们所处世界中的各种规则,多半是为更好的生活所筹筑,可为何总有人就要绕道而过,自作自受呢?
就如对“人摔死狗”或“狗咬死人”的评析,在过往的报道中,“人摔死狗”,舆论就在谴责人,“狗咬死人”,舆论就在谴责狗,但对于一根狗绳的探求,却很少有人去追问。任何事情,如若没有规则意识,最终的悲剧就很难避免。
而悲剧带来的祸害,总体上看却又是害人害己的,而不是单向的。因为,我们喂猴子是安全的,不等于能在虎口轻松脱险,而要想让更多人深刻认知这些,或许没有血的代价,很多人永远不长心。只是,这种教训的固化,需要多久,或许是一个大的问题。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