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谎称挨揍”为何会节外生枝?

(2018-07-05 12:13:10)
“小学生谎称挨揍”为何会节外生枝?

社交媒体上,关于“小学生谎称挨揍”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事情的逻辑并不复杂,就是学生“谎称”自己被打,然后学生家长就对同班同学进行恐吓,并且将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打伤。按照媒体的报道,整个事件的事发过程算是“一气呵成”,“谎报事实”的学生就像导演一样,将大人们玩的“团团转”。好在,事情没有闹出人命,但整个事件的触发,以及发生过程,也可以算得上惊心动魄,匪夷所思。

对于,这样一件事情,表面上来看,就是小学生“说谎”触发的一种尴尬。可追根究底,从教育体系中的校方、老师、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来看,显然并不是特别融洽。某种层面上来看,校方属于一个托底的平台,老师、家长、学生在其中进行教育行为的具体落实。

这种过程中,基于教育机制本身的一些弊病,导致老师与家长在协同的过程中产生些许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一种“各说各话”,背地里的“吐槽资料”,虽然明面上感觉很配合,很融洽。但是,背地里往往都不是很看得上彼此。“

对于,这种“互相生厌”,却又不得不协同的关系,一旦出现指向明确的利害关系,很自然就瞬间瓦解,促成“节外生枝”的狗血冲突。而这也是这场“谎称”事端中,最根本的触发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说谎”的小孩或许根本预料不到结果会是怎样,但是,家长的处理方式却是真切的“无脑”和实在的“歇斯底里”。

不过,就“小学生谎称挨揍”事件的发生,有这么几个方面,似乎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这里面包括“教育外延互动”中的问题,“教育过程参与”中的互动问题,以及“教育结果评价”中的互动问题,甚至包括社会范畴中,对于教育体系本身的情绪促发。

其一:“教育外延互动”中,围着学生转让大人们失去方向。

这里讲到的“教育外延互动”,实际上就是除却学校教育以外,老师、学生、家长,怎么看待教育实质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基本上都是围着“学生转”。家长围着“学生转”,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要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必须要什么给什么。

这种来自家长的意愿,转向老师的层面,实际上就是围着“学生转”,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就会找学校反映,学校为迎合家长的意愿,自然就会施压老师,而这种彼此要挟的关系链一旦形成,自然就为对峙关系埋下隐患。所以,从“教育外延互动”中可以看出,这一对峙过程中“家长胜出”。

其二:“教育过程参与”中,老师主导下的“成绩教育”家长必然弱势。

惯常来看,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除却老师促进,家长的促进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老师就会叫家长,甚至,现在检查作业的任务,已经彻底交给家长,因为需要“签字画押”,很多家长为让孩子不被老师“孤立”,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实在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搞定的情况下,只能花钱请专业的辅导老师进行“代笔”。

这种过程中,相信多数家长是“槽点”较多的。虽然官方部门一直强调减负,可是从不少孩子的作业量来看,却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老师直接就跟家长讲:“学校不让多留作业,但是你们回家可不能不加作业”,潜台词就是“想要成才,必须加重作业量”。只是,这个过程中,除却孩子负担没变化,家长的负担却变得越来越重。所以,从“教育过程参与”中可以看出,这个环节中“老师胜出”。

其三:“教育结果评价”中,老师因学生论优劣。

古代人讲究“母凭子贵”。这一认知逻辑,在“教育结果评价”中也较为明显,不过这里强调的是“师凭生贵”。在具体的评价中,一般而言强调的不是“平均值”,而是“极大值”,只要老师教出过好学生,名师的标签基本上就可以确立,即便日后出现差水平的学生,结果也只能是学生自己负责,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无关,所以才有那句“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

只是,在这个评价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惯常愿意“甩锅”。家长强调老师水平不行,老师强调学生素质不行,到最后,学生受气,家长老师必然对峙,而这也让老师与家长,往往都是面上过得去,面下都是互相吐槽,这种“敌对程度”,往往与学生的成绩成“负相关”。

其四:社会范畴中对现有教育体系不满意,但别无选择。

有句话讲得不怎么高明,但是道理没错。就是“应试教育”论成绩,但是相对最公平。言外之意,人们对现有教育体系不满意,但是别无选择。实际上,近些年,国内教育的模式也在探索,也在向一些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取经,具体能接纳多少,吸收多少,除却认知本身,真的需要时间逐步融合。

至于教育本身而言,老师的“存在感”,越来越像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服务。老师的那种职业优越感越来越差,家长的那种戾气感越来越足,孩子的反叛同样相对兴盛,总之参与在教育体系中的人们,都好像显得越来越没耐心,并且彼此之间不信任。而这也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尴尬的事件。

最后,也强调一点,所有的问题,并不是老师变坏、学生变坏、家长变坏的问题。而是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都焦灼,都孤独,除却自己以外,好像谁都不信。而我们的语境中,惯常喜欢强调老师出问题,批评老师,学生出问题批评学生,家长出问题,批评家长,却忘记他(她)们都可能是不确切的受害者。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