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硬穿成鞋垫:我们为何热衷嘲弄邋遢的青春?

社交媒体上,一则被标注为“一双鞋硬穿成鞋垫”的话题被疯狂追逐。几张黑化配图,一句有对比才知舍友好的段子,瞬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主要围绕宿舍中“极品邋遢舍友”展开,如臭袜子、破内裤、烂鞋子、黑墙壁、脏毛巾等。
围观者一边觉得恶心辣眼睛,却又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他们的狂欢气焰。甚至,当看到“一双鞋硬穿成鞋垫”的话题,被推到热榜“TOP1”时,都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在狂热的评论区,你又能感受到扑面的嘲弄气息。
而这一切,就好像在重启青春的记忆和剥开不堪的人生,那种亲历残酷的无奈,厌恶青春的粗鄙,都瞬间跃然纸上,成为每一个人注定难以挥去的印记。实际上,这样的光景之所以能引发集体性的嘲弄,大抵还是缘于在青春的记忆里,“极品邋遢舍友”这种物种较为常见。
他挥之不去,却已无法拒绝。于此,他便硬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直到有类似的“极品舍友”出现时,他便会从人们的记忆中走出,将人们牵引到青春的时光中,再次重温曾经的极品宿舍生活,而这个过程之中,有对比和谩骂,也有嘲弄和狂欢,不管有意无意,回忆起来却也不在那般厌恶。甚至,在一定的情感寄托上,都有点怀念的忧伤。
记得本科时期的一个寒假,因晚回家被学校组织检查宿舍隐患(担心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整个过程中,易燃易爆物品倒是没查出来多少,却发现很多“极品邋遢舍友”的“极品遗迹”。没有回家的同学,学校让尽快收拾干净再回家,不然一个假期回来,宿舍都要发酵出毒气。
已经回家的“极品邋遢舍友”,我们只好出手处理。整个过程彻底颠覆我多年来对于自己“极品邋遢舍友”的不满,甚至一边处理,一边觉得自己真是见得世面太少。那场检查运动结束后,晚饭都没怎么吃,大家一边吐槽,一边庆幸自己的舍友太仁慈。
不得不承认,这世界根本不存在极品,而只有更极品。这也就是为何,每当出现“极品邋遢房客”、“极品邋遢舍友”的时候,人们都会在惊呆之余,默默地感受自己的青春。这里面既有对自己过往“极品邋遢行为”的不齿,也有对自己过往“极品邋遢舍友”的笑谈。
我们甚至怀疑,一个曾经极品邋遢的愣头青,怎么就突然走上“成功之路”令周遭刮目相看。而这一切,不只是影视剧中常有的桥段,就连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复盘,高频发生的事情。这很像父辈们在复盘儿孙小时候那种邋遢窘态一样,长大越懂事越有出息,儿时的糗事就越变得有回忆的价值,这是俗世之道,也是反衬美好人生的瑕疵,它非但不唐突,反而是一种合理的铺垫。
回到“一双鞋硬穿成鞋垫”的邋遢人设上,人们之所以表现出这般嘲弄和狂欢,大抵也有同样的共情心态。我们不理解的“极品邋遢人设”终将成为“正常人设”,我们希冀的“正常人设”终将成为现实的模样,这或许就是成长对于每一个人相对平等的意义。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离“极品邋遢人设”。于此,人们才会对于“极品邋遢人设”较为关切,即便从感受上并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容纳,但还是能腾出一些热情,对修正“极品邋遢人设”给予些许期待。
尼采说:“生命是快乐的泉水,可是任何泉水有贱民来共饮,就受到污染而毒化了。一切清洁的,我都喜爱,可是我不爱看到不洁者的冷笑的嘴脸和焦渴”。实际上,作为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虽然“极品人设”谈不上贱民,但却有共同的底色。
一个宿舍之内,方寸之间,如若有一个极品邋遢鬼出现,相信也算一种莫大的无奈。我到现在都记着,同宿舍的“极品邋遢公子”,因吃饭忘记倒掉,而从上铺掉入下铺缝隙后,食物腐败四散的臭烘烘。最终的结果,在众人的冷战热讽下,他被迫出走。后来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情来,个中滋味也是难以释怀。不知道是他太邋遢,还是我们太不能忍,也是说不出个是非。
我也相信,在对于“一双鞋硬穿成鞋垫”的话题里,似乎也存在这样的无奈。只是过去的归过去,成长的归成长,但人终究期待精致,所以才会对极品邋遢鬼总是嗤之以鼻。而这种狂欢之下,有无奈的记忆,也有难耐的青春,更有成长的参照。
谁的青春不邋遢,谁的青春不狗血,索性踏着这股嘲弄,彻底释怀曾经的邋遢,走向属于自己的精致,大概也算不枉亲历极品邋遢一回。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