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戚嫌请客饭菜便宜:严苛之锅如何红烧我们的好心肠?

(2018-03-04 16:42:22)
亲戚嫌请客饭菜便宜:严苛之锅如何红烧我们的好心肠?
逢年过节,请客吃饭,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几乎算是一个家庭证明“存在感”的主要方式。然而,作为一种大传统,时代在变,形式还在,只是意义早已不同往日。不过,以现在社会的生活标准来看,不论贫富,请客吃饭也都不成问题。

只是,当“不成问题”变成一种基本标准的时候,似乎请客吃饭又进入另一种歧路,请客不再是请客,吃饭也不再是吃饭,却只剩下亲缘圈子链条范畴内,彼此博弈“存在感”的筹码,着实让人感到不齿。

有媒体报道,一网友在论坛发帖称,过春节的时候,请亲戚吃饭,却因饭菜“便宜”(发帖者在上海,12人吃饭花销800元),遭遇吐槽嫌弃。帖子一出,引发广泛热议。毕竟,对于请客吃饭而言,人们所遇到的尴尬都差不多,评判的尺度也差别不大。

社交媒体上的表态,除却少数好事者,觉得人均消费不到70元,吃不到什么“硬菜”。多数人还是比较理解请客者,并且认为请客吃饭就是为团聚,太较真菜品和档次,就有点大失风度,小农气味。坦白讲,现在的饭菜标准,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太过尖酸严苛。他们骨子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就总喜欢以要求别人来加持自己,以此达到内外平衡。这类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不管是对外人还是对亲戚,常常表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爱挑毛病的架势。

不管是任何事物,他们都最先看到瑕疵,或者最先向负面倾斜。于此,再好的事物,最终也会被他们的严苛钦定为鸡肋。直到有一天,当他们的周遭不再有朋友的欢声,不再有亲戚的邀请。他们却还是执迷不悟,并且认为这个世界“薄情寡义”。

在乡下,这类人被称之为“精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逼”,基本上被贴上标签后,就代表一种“清算关系”和“划清界限”。在城里,人们的关系更为疏离,这样的人基本上没有人惯着。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以“贱人”标注后,就从此两不相干。

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人情往来本就是一场关系互动。这里面不存在“主客体”,只存在“你情我愿”。如果有一天,这种“你情我愿”的模式被打破,大抵就代表关系链的断裂。更说的直白一些,不管是亲缘关系还是社交关系,表面上所谓的人情,实则是为背地里的利益博弈做铺垫。虽然讲起来感觉现实,可这就是生活常态。

而这种真实的格局里,如若双向没有理解上的互动,就更容破裂和撕裂。人们总说世态炎凉,可实际上世态本没有温度,有温度就说明存在关系互动。如“请客吃饭”这种尴尬,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少。只要双方不考虑彼此的感受,很容易出现尴尬。

当然,良性“请客互动”的运行逻辑是这样的,请客的一方极力搞得丰盛,就怕失体面,被请客的一方主动推诿,就怕添麻烦。这样半推半就,最终也就能成事,场面自然和谐。最怕的就是,这边一盘“好心肠”,那边一口“严苛锅”,结局当然就是“红烧”。

不过,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过年请客吃饭的传统也在逐步被消解。起码从密度和范围上而言,确实不同往日。二十年前,逢年过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家各户挨着请客,基本上是全排列那种,每家每户都不会少,都不会被落下。

这种传统景象,尤其在农村更甚。而这种景象之中,却也运行着一种规则。比如请客先请谁,比如请客标准是什么,都有一定的范式和规则。当然,这些范式和规则,要是拿到如今的城市里去衡量,大抵也会很不被理解。因为规则里就明摆着有严苛的意思,说到底就是明着跟你“耍横犯贱”。这或许就是“物质丰腴年代”和“物质匮乏年代”的最大的隔阂。

只是,有的人活出年代感,有的人却被年代淹没。越是生活紧凑的人群,越无暇顾及他人的不足,越是闲的要命的人群,越对他人较为苛刻。实际上,请客吃饭也只是一面镜子,在很多情境中,类似的尴尬也会出现。而且,我们深知,那些喜欢苛责的人,实际上在同样的事情上做得更差劲儿。

于此,在面对类似的尴尬时,也不用太自责,甚至觉得难为情。自己的好心肠已经“摆在桌面”,非要有人“红烧下菜”,那就随他们去。然后漠视贱人,从此陌路就好。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