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母婊和道德婊的吃相再好看,还不是被流量婊收割?

(2018-01-27 14:40:31)
圣母婊和道德婊的吃相再好看,还不是被流量婊收割?

最近一段时间,“人性幽暗”和“道德操守”有点通货膨胀。“保姆纵火案”,“江歌案”,“王利芬的10万+事件”中,因为都有死者的身影存在,所以“死者为大”成为讨论的焦点。而对于真正的事件本身而言,似乎已经并不重要。处在嘈杂的漩涡中心,很多时候人们会被舆论上的争辩和情绪上的拥护迷惑,认为这个世界充满正义和温度。可有时候人们又会被漩涡之中的互殴惊诧。既然都为逝者争尊严,可为何又要彼此厮杀,我们到底在争什么?

我常常觉得,那些对死者惋惜,对生者狰狞的人,大抵很难说是敬畏生命。当然,反过来讲,也依旧成立。于此,道德婊和圣母婊就应运而生。对于这类人而言,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较为普遍。对于一些事情而言,在不需要思考,判断,承担的情况下,就可以扣帽子,就可以钦定。与其说是为人性(逝者)鸣不平,不如说是为道德(自己)加筹码。

“保姆纵火案”中,虽然事实已经坐实,但是作为“被告”的保姆,请律师辩护也是无可厚非。而对于律师而言,为个体争取法律层面的权益,他的身份就是中性的。如果所有律师在选择受理案件时,只选择“道德正确”范畴内的案件,大抵案件未审理,就已经预先被道德审判抽检。人们需要的不是抵制保姆的辩护权利或辩护律师的受理范围,而是应该考虑如何让每一个人能在死亡线上,说出求生的声音,即便是在无力回天,也是对人性最后的守护。

当然,所有人都希望恶者被惩治,而且希望“从重,从快,从严”,让社会迅速安定下来。而这种立场中,他们认为惩治只是对于坏人而言,而自己属于好人的序列,严刑峻法,快速判案,既便产生误差,也是坏人自作自受,和自己毫无关系,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道德的情绪很快就爬上眉梢,成为不可遏制的洪流。

然而,法律不只是惩治坏人,它更多是保卫常人。只有当每一个人在法律下觉得安全,人们才能更好的敬畏人性。我们很容易能想到,如果我们纵容对一部分大家认为是“坏人”的人草率处理,表面上是维护“好人”的利益。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已经在暗示对普通人的草率。这或许就是“冤案”,“错案”发生的潜在原因。所以,只有正视程序上的正义,才能更好的维护每一个人的权利,而非依靠极端的道德进行满屏厮杀。

“江歌案”中,缘于道德争辩,让凶手陈世峰本身的存在感很弱。我一直较为困惑的问题是,真正的凶手反而该怎么判怎么判,没有救人的“闺蜜”反倒成为众矢之的。当然,这样说并非为“闺蜜”辩驳什么,只是想从事件本身的责任轻重和逻辑顺序上厘清一些问题。

无论怎样,导致江歌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陈世峰,而非刘鑫。至于刘鑫本身的责任划分,应该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当然,事情在法理上已经有定性。但刘鑫和江秋莲的后续表现,着实令人失望。一方在洗刷自己,一方在积淀仇恨。至于,是不是为江歌着想,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

从刘鑫与江秋莲的后续发声来看,逻辑上都算是一类人。表面上都在为江歌证明什么,可实际上只会让江歌更难安息。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曾经都和江歌亲近过,但在舆论的洪流里,他们也在成为“道德喇叭”和“人性刺刀”。

我一直觉得,逝者走后。生者的意义在于自救,而非复仇。江秋莲的未来会怎样取决与她对刘鑫现在的态度。而刘鑫能否走向常人的生活,最起码要学会真诚和尊重,即便对舆论可以说不,但对江歌和江秋莲应该有忏悔的态度。这些如果都不想着去做,江歌的死也只不过是为证明母亲的仇恨之爱和闺蜜的不堪,而这些对于常人而言,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本就没什么温度增量。

当然,在这两件悲惨事件中,吃相最好看的就是“圣母婊”和“道德婊”,他们不仅惩治恶者,也理解恶者,可这些通道中,唯一没有的就是程序上的正义和对普世意义的兑现。因为在他们背后,有一种“流量婊”真实的存在。

他们会定制“道德套餐”,“圣母晚宴”,目的与逝者无关,只与流量有关。很多时候,哪怕是非议漫天,别人都觉的“蠢傻”,可骂归骂,批归批,该关注的一个都不会少。这大概就是“王利芬10万+事件”的核心逻辑。看到很多人开始“上桌”,不得不承认套餐很管用,晚宴很热闹。可谁都明白,当醉眼惺忪之时,也就是被收割的最佳时机。

当然,这种“流量收割”逻辑,也并非社交媒体独创。实际上在现实的很多场景里都存在,在中国的不少农村,葬礼一般较为隆重,可以说比城市里的葬礼风光。但要是追问起逝者活着时的生活尊严,或许所有人都开始愤怒。因为很不孝的儿子,也会想法把葬礼办的风光。因为在外人的道德尺度里,子孙确实够意思。可未料到的是,子孙们都是“流量婊”,收割的就是吃相美好的无知群众。

所以常讲“死者为大”,或许言外之意就是,尊重逝者的行为,能赢得更多美好的吃相。说到底就是慷逝者的名,争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时候,自然“流量婊”就要发光发热。迎着“美好吃相的冲动”,摆出各色美味和美酒,坐等众人皆醉好收割的时机出现。

所以,我常说,与其说为他人争取什么,不如说把自己该承担的做好,只有这样,行为才不虚伪,手段才不谄媚,套路才不会被套中套。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