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健忘症:情绪猛于虎,记忆却凋零

(2017-11-26 13:51:56)
时代健忘症:情绪猛于虎,记忆却凋零

不管是“虐童风波”,还是每一次“触发底线”的事件,都让人觉得情绪很汹涌,甚至猛于虎。但与此同时,当“发布的真相”与“期待的真相”不尽相同或大相径庭的时候,唯一的真相将成为“不言自明”的秘密。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来不及沮丧和哭泣,就又被下一波情绪推搡到愤怒的街头。这样的循环一次接一次,类似的情绪一波又一波,可惜的是,能留存在记忆里的却极其微薄。

我常常在思考,为何我们所处的世界会有“黑心商家”和“矫情百姓”的博弈;会有“红包医生”和“暴力家属”的存在;会有“屠师学生”和“体罚教师”的粗野;会有“无良保姆”和“虐童幼师”的频现。到底是人性本身坏透?还是职业张力的驱使?或许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早有答案。

只是,多数情况下,一旦“某个职业”下出现丑闻,人们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该职业下”的所有人。这种顺着“一块臭肉坏满锅汤”的逻辑,实际上多数人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坦白而言,职业无善恶,真正坏的是人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物欲高度膨胀,信息过度加载,人与人之间就好像狼对狼的防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方坑害,这种彼此提防,互害欲动的阵势,好像能解开,又好像终究是一个死结。因为,当“好人设得不到好报应”的时候,在人性趋利的簇拥下,底色里的灰暗自然就扑面而来。

不过,处理一个坏人,就想让世界变好,逻辑上就不太通。只能说,处理坏人,能震慑一下坏人。但从根基上而言,真正想要解决问题,就不得不面对机制上的变革。孩子的命运要掌握在家长的手里,而非幼师的魔爪里;病人的生死要掌握在家属的手里,而非功利满满的红包里;百姓的食物应该掌握在严格的规范机制中,而非黑心的商家手中。

人们常说,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可是,在人性之恶泛滥的世道里,“人性之恶”或许也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如此,才能让罪恶之花不能泛滥,让人性归于理性的认知,归于不能犯,不能错,彻底将蠢蠢欲动的恶行扼杀在摇篮里,大概才会看到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所处的时代,多数人没有信仰,但却极其信奉一句话:“幸好不是我”。人们一边极其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一边却又暗自庆幸:“感恩不虐之情”。正常的期待早已不敢妄想,基本的权利全靠上天恩赐。只可惜,“感恩戴德”的底色里却是一副“极其恐惧”的面孔。

就如很多媒体人感叹,社交媒体上情绪滚滚,现实追问中却寥寥无几,到底哪一边更真实,或许也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当然,我们能确信的是,互联网的过度繁荣也照出现实很多无奈。说到底,要是现实生活很美满,谁会闲着没事儿在网上吐槽?只可惜,越吐越无力,越吐越沮丧,但又能怎样?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网络就是一个现实世界的“流放树洞”,看起来是“自救”,实则是“自慰”。无力在幼儿园大门口“狂飙园长”,便只好对着手机“厮杀满屏”。这是一个时代的剪影,更像是穿越黎明前的曙光,不管怎样,能发泄就好,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解决不了问题,舒缓情绪也是好的。

于此,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何所有人都很激动,却又很健忘,记忆中的伤痛总是“没好就忘”,新痛加旧伤,就好像一个死猪一样,开水来了都没反应。谎言与真相往往一念之差,到底该相信什么才能不再流泪,或许谁也不清楚。人们相信的“真相”,原来是造谣者的谎言,最终“谣者”被抓,但真相还是不那么真切。

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中提到:“没有哪个时代不生长谎言,没有哪个时代没有被谎言和无知遮蔽灰暗,甚至那些标榜探寻真相的人也会参与制造谎言和为谎言施肥”。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时候谎言是正义的,有时候谎言是卑鄙的,有时候谎言是搅局的,但不得不承认谎言是存在的,即便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是那个说谎者。

但,真相却只有一个。伤痛疼不过一周,记忆却已经开始凋零。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