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穿姐姐用过的婚纱怎成婆婆眼中的“二手货”?

有媒体报道,一对新人马上要结婚,双方家庭经济条件都一般,“新媳妇”想着“能省则省”,婚纱准备用姐姐上月结婚时穿过的,但婆婆强烈反对,觉得新婚就必须一切都要用新的,甩了500元钱说:“钱我出,但衣服一定要买新的,难道我儿子只能娶个二手货吗?”。
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再一次将“婆媳梗”玩坏。多年来,类似的“婆媳尴尬”时常会冒出,人们在难以消解这种问题的时候,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婆媳是一对天生冤家”。这种论断,某种意义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婆媳关系”推向一种低潮。
坦白而言,婆媳关系的纽带是儿子,很多人说婆媳关系好不好,全看儿子给不给力,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没有追究到实质核心上。实际上,任何人际关系链条里都会存在问题。但能否处理好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彼此尊重,否则“亲子关系”都有可能变的很破败。
儿子的作用当然会很大,他是打通婆媳关系的一种通道,但是真正能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还是看婆媳之间有没有彼此尊重,有没有把自己的“位置”(结婚后家庭关系的新格局)找准确。毕竟,从关系链条来看,不管是“媳妇爱婆婆”还是“婆婆爱媳妇”,都是因为爱夹在中间的“丈夫”或“儿子”,这种间接的爱如果没有尊重为基础,自然就会陷入“爱的稀释”认知中难以自拔,于此就会陷入“婆媳大战”的恶性循环里。
回到“媳妇穿姐姐用过的婚纱”事件中,通透者很容易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很懂事的“媳妇”。结婚对于女性而言,大多都比较重视。尤其这种明面上的衣服,一辈子有可能就穿一次,所以绝大多数女性,不管家庭条件再差,也会拼凑一件婚纱完成自己的婚礼。前些年很多人还在租用,但这几年大多数人基本都是买,哪怕只穿一次也要买新的。
我们不能说“买新的”和“租用的”哪一个更值得推崇,但站在自由选择和生活条件的层面来看,凡事看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一切为达到目的而有损现有格局的行为都不值得提倡。当然,我们也不能用“浪费”绑架买婚纱的人,只要花费符合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一切都容许做。
从这个层面上而言,这样的媳妇真是不多见,因为在现有的流俗里,面子依旧是大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这也很容易理解,为何婆婆能说出那种比较伤人的话语。因为在父辈一代眼里,很多人对于“娶媳妇”还停留在“物化成面”(将媳妇当成大家庭的育儿机器和门楣面子),觉得一定要光鲜(表面的成分多一些)。而且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对于子女结婚就是在“完成任务”,而非对子女幸福的真正成全。说到底,都在搞自我实现,却忽略事情主要的本质,自然结局不会太好。
不过,在社交媒体上的“泥石流”里,更多的将Diss朝向婆婆,因为她不仅价值观不符合当下,而且对物价也不是很清楚。500元要想买婚纱,肯定能买到,但几乎也是“回收货”,说到底也是“二手货”。只是,这样的观念,不只是这个“婆婆”的独有,相信父辈中很多人都有。因为越是家庭条件一般,越强调表面的上浮华和旁人的评价,这着实不能怪她。
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条件不仅可以阻挡认知,也可以扭曲认知。另外,关乎婚姻的本质,真不是彩礼、婚纱、钻戒、大房子、豪车。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洪水猛兽。如果这些物质能在理解的海洋里共存,大抵婚姻就会更顺畅,如过这些物质处于欲望的海洋,就算富可敌国也可能过不好生活。说到底,做不到尊重,有再多物质基础都是空谈。
另外婆媳关系上,处不好的,也别勉强。彼此相处少说话,多做事总不会太差。最怕的就是那些无事生非,心事揣测的婆媳,一点小事就能各种“加戏”,闹不大事情就好像不能明自己的存在一样,幸福对于他们而言又期待,又不消停。除却彼此Diss,好像就没什么好讲的,真是一个很难打破的怪圈。
于是,最委屈的处理方式就是,他们已经那么老,价值观念已经固化,作为年轻人“理解万岁”可好。是的,着实只能这样去想去做,人过半生很多事情只能接受,这并不是悲观而是乐观。说到底没有一家能平顺,没有哪一个人会不委屈,只是我们要学会安放自己,否则再好的条件也都无济于事。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