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逼的“攀升欲”杀死了李文星

李文星的死,惊天动地,却未必能根除传销的基因和打压传销的势头。多年来,传销能一直盛行,并非传销本身有多大的生命力,而是组织里的个体太丧,太贫穷。一个传销组织里,头目的文化水平不见得需要多高,但是噱头总是很豪,很诱人。
很多人把李文星的死归咎于招聘网站的疏漏,表面来看合乎情理。可是细细思量,任何陷阱里,外界的审度是一回事儿,自己的识别又是一回事儿。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安全的维度都交付外界,大抵是不可能平安长大成人的,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无差别。
所以,从根上来讲,还是自己的原因大一些。我见过一些被传销组织蒙蔽的人群,一部分是被生活的焦灼冲昏了头脑,一部分是信息的闭塞导致常识的沦丧。总之,不幸中的共同点都有一个“穷”字作祟。于此,才会有超越常识的盈利模式被传播,被认同。
我总觉得,堕入传销的人,大多数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那一拨。他们渴望生活变好,希望超越阶层步入更好的生活序列。可是,生活从来就没有捷径,只有充满苟且的市井和荒唐的人性。太过着急必定会招来祸端,走向悲剧。
李文星作为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本来很不容易。可是,工作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意味着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还饱含着对家族整体生活质量攀升的使命,于是,一份体面而高薪的工作,很容易就会让他沉不住气,顺而失去对生活最本能的判断。于是,正中下怀传销的骗局,一失足成千古恨。
很多媒体,以李文星之死,再一次对教育进行发问:“认为高知群体不应该成为传销的鱼肉”。可是,我们要知道,真正的“高知”是应该对常识有一定的理解,对生活有一定预判,大抵才算是所谓的“高知”。
多念几天课本,多听几堂讲座,只是简单的知识堆积和技能的提升,对于生活的觉解,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儿。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学,只教会人们打鸡血,厚脸皮。却没有让人们看到,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踏实的付出和正好的机遇。
当然,机遇难求,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个幸运儿。不过,功不唐捐对于多数人并无差别,只要认准路,走对路,发力下去,总不会太差劲儿。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总是不愿等太久。刚毕业就想要十几万的年薪,进帝都就想要户口加身,从此衣食无忧,你说这是有多天真。
是传销太狡猾,还是智商太低能,看起来是一个很滑稽的拷问,却也透着几分荒诞的气氛。我并不认为“李文星”之死可以成为传销之死的星星之火。因为,在普天之下的生活里,比“李文星”更没智商,更穷逼的人还很多。他们的天真,他们的鸡血,他们的丧性,是传销组织天然的肥料。只要他们的天性不死,穷逼不解,大概传销就不会瓦解,悲剧就不会停歇。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前一篇:随礼的“人情距离”该怎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