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遇到青年男女夭折的事情,总会催发全线唏嘘。社交媒体上“90后女老师患癌离世”的话题被强势围观了,转发之流,评论之水,汹涌而动。就在那一刻,“天堂没有病痛,天堂没有癌症”被瞬间定格。好像所有人都到过天堂一样,敢笃定极乐世界的美好。
年轻的女教师,去世前一个月还在准时上课,这种不符合人性的逻辑,却符合了活出自我的逼格。于是,纵然做鬼,也会有人悲极而喜,满满的正能量,真一副解暑的凉茶。毕竟,敢于命运抗高低,勇于死神争高下者,必将是吃瓜群众们力挺的旗帜。
这个世界很奇怪,自己不坚强,就希望出现“猪坚强”。自己的纷扰怎么都是苦命一条,唯独旁人的凄惨却能幻化出凄美的彩虹,任凭众人流连忘返,挥洒热泪,你说这是有多贱,多贱,贱。是的,很多人就是贱,贱到分不清是非,看不懂悲喜,只要审美还没有被杀死,“审惨”就会药不停。
不清楚是媒体有意渲染还是课堂太美,年轻的女教师一直将生命耗尽在课堂上。讲真,这个故事很美,美到残忍至极。我一直很奇怪,为何别人的惨烈,总能在旁人眼里形成一种凄美。而且是居高临下的“审美姿势”。
我一直有一种预感,总觉的评论区大喊“天堂没有病痛的人”和满嘴“长满生殖器的人”是同一类。面对强者他们瞬间兽性以对,搞不定就用脏话怼;面对弱者他们又能瞬间慈心相对,帮不了也要哭倒长城。可这分明是一种自欺和欺人的逻辑,为何却能表现的那么欢腾,那么悲伤,这是一种什么病?
是的,围观的极致就是把白事办成红事,而且能一红到底不脸红。满世界都在谈养生,可是能照着做的人,永远都是最怕死的大妈大爷。他们顶着舆论的高压,市井的喊打,依旧不忘生命最可贵,脸皮最廉价。毕竟,健康就要付出代价,走不破大马路,跳不塌小花园,就算死都不能瞑目。
人们总说他们丧,只是这世界不丧怎能活的像人;不丧怎会面对早夭的人,也能发出璀璨的心声,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你为何总是热泪盈眶,却又歇斯底里。人性的转化往往就在一瞬间,前一秒刷微博,还在满心悲伤;后一秒上地铁,就开始变换咸猪手。热泪没干,轻落鼻头,三伏天里,谁能分清你是热,还是泪。
或许,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间还是人间,只是早夭女教师的父母,也突然被搞晕。女儿之死本是致命的悲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比这更维艰的心酸了。遗憾的是,他们也是常人,无法幸免潮水一样的呼声和声势浩大的“审惨”。
于此,才有了父母口中“坚强的孩子”,“伪装的孩子”。甚至媒体们刻意放大的煽情金句。“妈妈,我都不哭,你哭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夭折了,我已经活了二十多年了”。“姐,还好爸妈还有两个孩子,以后你要照顾好他们”。
对于这些而言,我仅仅能触及的就是她死的的太美了,美到灵魂里,美到每个人的社交媒体里。可是,大家却忘记了本能的感动和生命的尊严。死亡从来都不美,即使赞美也是为了缓解生者的恐惧。天堂从来都很远,没有谁能提前触及。放下你对周遭人的提防,收起你对陌生人的亲热,做一个正常的人,该哭就哭,不该哭绝对不挤泪。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前一篇:“饥饿记忆”下的相亲物欲必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