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强奸女童案”的反转:半本心理学才是罪魁祸首

生活在这个时代,新闻要是不反转,都不配上头条。沸沸扬扬的“教师强奸女童案”,本以为又是淫魔教师的经典不归路。然而,新闻还没出头七,一切就都翻转了。众多的吃瓜群众姿势还在半天里吊着,女童一句:“担心说真话姑姑会被抓”,就彻底掀翻吃瓜的桌子。瓜还是那些瓜,吃法却变了模样。小小女童的口风,却成为几个大人黑白颠倒的判词,着实令人感到诧异。
按照媒体们的报道,公安部门之前已经结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可是,女童的叔叔和姑姑觉得有问题。才有了社交媒体上“女童举求助标语的照片”。紧接着,社交媒体上就炸开锅,不明真相的围观和充满恶意的揣测接踵而来。
一件被盖棺定论的案件,重新被启动,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个过程里,表面来看都是女童的口舌惹出的祸端。然而细细追究,叔叔和姑姑的追问,却成为其核心的驱动力。至于吃瓜群众而言,看似心切,却只是一种姿势,毕竟出发时,内心深处的“爱谁谁”早已将他们钦定。
对于,女童而言,每一个人都想起看过的“半本心理学”,认定女童柔弱,笃定老师淫魔,所以才会有来势汹涌的舆论瞬间加持。当然,按照她们的理论,弱者就应该被保护,哪怕不明真相也要先入为主,所以第一回合叔叔和姑姑胜出。
可是,警察叔叔一旦进场,女童的表达就开始回归正常。原来女童也学过“半本心理学”,觉得姑姑应该被保护,所以才有了开始的谎言。这一来一往,整个事情就变得滑稽起来,深陷强奸污名的教师们得救了,叔叔和姑姑背锅了,唯独吃瓜群众被耍了,真是个幽默的残局。
讲真,现代人都有点心理学常识,看过一些厚黑小册子,就以为可以明辨是非,行走江湖了。这些小册子,看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同类,但也容易迷乱价值观念,让人走入死胡同。对于是非而言,人们已经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是非包装成同一货色,成为舆论风口上的火苗。这大概就是“半本心理学”的恶意。
有时候天真也会导致祸端,有时候谎言也会成为美谈,这些对于俗世而言,再正常不过。可是,对于生活而言,我们还是希望真相能涤荡清白之身,还是希望常识能普照世道安宁。而不是因一孩童之口,就沸反盈天,不堪一击。
“教师强奸女童案”还在继续发酵,最终的定论如何,还是未知数。可是,这转眼反转的事实下,非但没有露出真相,反而却道出几分人心险恶。人人都求自保,人人都求尊严,可是往往在这看似高洁的路途上,却总能窥得几分残忍,这大概也是“半本心理学”里最得人心的章节。
不管怎样,童言无忌,这是历来的评判标准。可是大人们也要有所顾忌,不能为了真相而故作真相。否则,孩子就成为真正的受害者。此事不管结局如何,孩子已经受伤害,而且是难以抹去的心理之疤。对于我们而言,相信多数人还会一如既往虎头虎脑看新闻,还会表现出激动亢奋的吃瓜姿势。
毕竟,无聊是生活的本相,何况,还有半本心理学在心底荡漾。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