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票”这种尴尬早已烂大街
(2016-10-23 21:53:37)一
歌迷喜欢自己的偶像歌手,不惜菲价,搞到一张票,本以为可以为之尖叫,欢腾雀跃。可惜身在墙角,只能静静地感受这场有声演唱会了,痛苦煎熬4个小时后愤然退场,讨要说法,却遭遇廉价道歉,赔偿什么的想都别想。
这样的“尴尬”发生在五月天的演唱会上,很明显是铁杆粉丝所为,毕竟花780元买一张555元的门票,臣妾真是做不到。同时也说明,五月天这些年积累的粉丝够多,够忠诚。我虽不是五月天的粉丝,但是看到有这样的乐队,也会为之感到欣慰,毕竟能红这么多年的组合并不多。
二
回到“墙根票”的逻辑上,这些天在海南旅行,感受颇多。虽然这些年对于“旅游购物”人们嗤之以鼻,但是并没有消失殆尽,毕竟导游要生存,所以有些事情只好换着法去做了。
比如说“一日游”的团,导游小妹会在大巴车上搞一个全程的直播情怀广告,虽然口口声声说不强制消费,可是会从道德的层面绑架你去消费,不消费的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各种挖苦讽刺,索性出来玩,怕花钱的真不如滚回家。
就这样,你依然消费了,可是你消费的很不自由,有些时候“尴尬”就是如此不期而遇,根本来不及思考。
三
有律师说,歌迷可以动用法律大棒去维权,似乎说得通,但是维权成本很高,很多人就不愿意费这个劲儿了。这就像很多原创作者,动不动就被抄袭,虽然很多平台已经有了原创保护,但是维权依旧不容乐观,成本之高,太多作者不愿意费这个劲儿,所以一直就这样“尴尬”着。
造成这样的尴尬逻辑,很多人说是因为站出来的人太少,或许有那点意思。但是,更多的是行业的监督不够给力,商业过于追着眼前利润,用户逻辑还没有有效形成。
不过,互联网信息的逐步通透,对于用户逻辑的完善还是有很大提高。不管是个人商家还是企业商家,对于评价的看重越来越重视,这种闭环的模式,相信未来会更好。
只是现在看来,“墙根票”这种尴尬还比较烂大街,不管是个体还是社会潮流,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只希望这个时间不要太久就好。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前一篇:里皮也治不了国足球迷的“吃瓜癌”
后一篇:易建联也难逃“KPI”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