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钱包的松紧度事关导游的生存率
(2016-10-06 20:04:10)一
生活好了,跟团旅游,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方式。不过几十年来形成的“旅游团”模式,一直并未打破。估摸着是觉得游客还没觉醒,所以保持“强制模式”就挺好,羊毛出在羊身上,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反复“薅羊毛”,总有“薅生气”的时候,所以凡事悠着点比较好,没有规则的时候,道义也得寻思着点。
这不,几个女生,因为“大姨妈”没有骑马,消费也少,导游就各种讽刺,“一毛不拔”、“双飞个屁”脱口而出,说实话,这其实并不算最恶劣的,只是现在的90后们,眼里容不得沙子,自然导游就会摊上事。
曾经有一段时间,离旅游行业比较近,也感受到了一些风气。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环节,国内的导游活着并不舒坦,底薪较少,全靠购物提成,很多时候为了生存,也是蛮拼的。一位资深老导游跟我说,导游的圈子里脏钱太多,为了明处体面,暗地里苟且的不在少数。那些能在嘴上抱怨的导游,似乎还没出卖自己的灵魂。所以别太早的下结论,导游也分三六九等,能出来的混的,自然苦水不少。
二
去年的时候,跟团出游野山坡,导游小哥儿比较幽默,一路上也是欢声不断。反倒司机大叔比较带感,稍有晚到上车,满脸黑云,也真把自己当成团长了,可惜团员们根本不吃这一套,该吵该闹。
说到购物,虽不是强制,但是情分和道义却早已泛滥了,每到一处,导游小哥儿,就会来一段煽情的段子,大家抹不开情面,该买的一分不差,不该买的也一分不差,说到底,出来旅游,不购物似乎对不起亲友,更对不起导游们的再三恳求。
索性,就买吧。
三
都骂导游不地道,其实也挺不地道。
生活在游戏规则下的导游,不这样还怎么生存。当然做法并不是很恰当,这里面离不开旅游机构的利益熏心,也离不开旅游行业的监督松散,最终把所有不堪就落在了游客和导游身上。貌似,游客的钱包松紧度,决定着导游的生存率。
总体来看,这几年导游的行为有所规范,但是导游的生存压力日趋紧张,越规范越难过,这种尴尬其实也告诉我们,想要更好的旅程,总是需要付费更多的。这种逻辑其实不只是旅游行业,太多的行业为了招揽客户,表面上很低价,最后还是会使出各种手段,到头来,顾客很是不满。
其实旅游商业成本已经够透明了,就不要再掩饰了,该裸奔的裸奔,该付费的付费,免得旅行出去,钱不少花,还憋一肚子气。
四
于是,就有了淡旺季一说,这种怪圈其实旅游业的人也很头疼,运营秩序其实很不好控制,但是没办法,假期就那么点,商业机会就那么多,抱怨没用,就只能硬着头皮挺着。
我一直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肆意说风凉话,只是生存堪忧的时候,才选择不堪的嘴脸。
这么多年来,导游的负面信息,每逢佳节就爆棚,想想也是很冤。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前一篇:蛮横的“买路钱”散发着贫穷和愚昧
后一篇: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国足“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