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的死,不仅仅让百度难堪,或许最直观的让人们对“莆田系”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按照华西都市报题为《莆田东庄镇无一家民营医院:不能骗自己人》的报道,让民众一下子惊醒了,原来这帮畜生的人性还没有泯灭掉,因为在莆田东庄镇上“四大家族”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对于“莆田系”而言,其实在业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但是魏则西的死亡,将隐秘的莆田系再次扒开,暴露在阳光下。民众除了痛恨帮凶百度,或许矛头最后依然会捅向“莆田系”。因为冤有头,债有主,大恶终将逃脱不了民网恢恢。
从新闻中了解到,莆田东庄镇除卫生所,几乎看不见一家诸如性病、不孕不育之类的专科民营医院。“莆田人看病,全是去区上的公立医院。”当地有人直言不讳,“自己人怎么能骗自己人?”这样的一句话中,却透露出来更让人悲愤的潜台词,貌似别人都是外人,只有莆田东庄镇的是自己人,这种没人性的逻辑,还没有彻底击穿,因为最起码在“自我审查”的道路上,他们还算相对合格的自己人,并没有成为绝对的互害模式下的卑鄙小人。
这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逻辑,或许有点鸡汤的味道。但是并不能彻底开脱“莆田系”的罪孽深重,毕竟在骗人的百分比中,很多人在无奈和无知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的毁灭程度,是千万个魏则西的长天当哭。我们常常老说,很多食品行业的员工是不吃自家产品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吃腻了,是因为自己太清楚其中的的猫腻,不敢吃是主要的问题症结。
我们老说互害逻辑,此刻我们看到的是选择性的互害,无形中分出了自家人和外人的界限。同时也为互害逻辑埋下了伏笔,因为把自己人排除后,就可以毫无良心压力的鞭策感,就可以胡作非为。从而让互害逻辑看起来顺其自然,毫无痕迹。互害逻辑盛行,让黑色链条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扮演着“凶手”和“受害者”的双重角色。在扮演“凶手”时,侥幸地认为自己可以免于受害;在成为“受害者”后,又抱怨“凶手”过于狠毒。对于这种矛盾,让人们只会陷入困境,因为在现实的角色里,我们就扮演着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你在医疗上伤害我,我在你的饭菜里添加毒,貌似一清二白,你情我愿,互不亏欠。
与此同时,监管的松弛乏力,又在某种程度上激励着这种侥幸和互害。甚至于,在扭曲的现实中,互害者们不去扮演“凶手”角色,就会承受巨大压力,就会被当做异类,就会在残酷的竞争中出局。
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应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对严厉的法律约束、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必须心存敬畏,不可有一丝侥幸。在一个社会中,侵害公众健康权应被视为最恶毒、最可耻、最不可容忍的道德禁区。但遗憾的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法治不彰,监管乏力,道德沦丧,互害成风,这样的局面若得不到彻底扭转,我们将日益深陷互相毒害的巨大恐惧之中,好似人人都是魏则西,只是他在天堂,我们在地狱。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