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川师大“头颈离断案”为小概率事件洗个地

(2016-04-16 00:12:32)
    新京报一则题为《川师大男生宿舍内被杀死,尸检认定头颈离断致死》新闻充满了杀气。案件发生在3月27日,地点在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大一学生卢海清在成龙校区一宿舍学习室被室友杀害,按照医院认定,其系头颈离断伤致死。4月15日,犯罪嫌疑人滕某投案自首,目前已被警方刑拘。

    对于类似有关大学生杀戮的惨案,从近几年来看,时有发生,惨烈层度与作案手段也算是千奇百怪。而且社会给予的关注度越来越趋于一种戾气式的围观。表面看起来充满争议感,实则却是利用情绪在无端消费。的确,近年来,校园惨案新闻事件时而见诸报端,屡屡引发公众热议。但屈指算来,能有多少起呢?顶多也就七八起典型案例吧。全国这么大,城市人口这么多,发生这种奇葩事的概率微乎其微。而相比于校园宿舍惨剧,我们很清楚一个事实,在每一所高校的每一个角落里,或许欢声笑语,青春回忆,往往是难以计数的。毕竟那些惨剧属于小概率事件。“头颈离断案”仅仅是“小概率事件”,媒体和公众的过分关注,却让这种“小概率事件”变成社会普遍性问题,让人们误认为高校学生都是有心理问题的。而且,这种“负能量”经过扩散后,让一些大学生会更紧张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甚至成为一些人冷漠的借口,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因为当笔者看到,很多新闻类网站都给了很重要的黑体报道,都将“头颈离断”四个字进行着重体现,让人们感到一种很残暴的气氛。但是细细想来,我们再延伸开来,审视一下其他领域,便不难发现,将“小概率事件”过度放大的事情还有很多。譬如个别医生医德低下,或是出了医疗事故,于是就抨击医护人员这个群体。但是,我们身边的好医生比比皆是,他们无缘无故地背负了恶名。再譬如,城管暴力执法现象的确存在,实属不应该。但是,全国的城管人员有多少?有多少城管默默无闻地维护城市秩序?个别城管暴力执法行为被无限放大,很容易导致城管这个群体被“妖魔化”。

    对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看待,它本来就是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事情,犯罪者实施的“报复”行为已经不是“冤有头债有主”式的报复,而成了犯罪人通过向社会宣泄私愤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途径。个别时候“会哭有奶吃”的矛盾解决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通过暴力解决诉求的社会心理状态和风气。当然,我们还是要明白,这只是小概率事件的一种扭曲表现,并非生活的大多数。

    当今社会,正面的东西要远多于负面的东西。只是,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过滤了正能量,放大了负面新闻。要扭转这一现象,不仅需要媒体多宣扬真善美,用正能量荡涤假丑恶,而且需要公众理性看待“小概率事件”。中国人多数时候,喜欢用道德大棒来呵斥一些残暴行为,却忽略了社会学中的概率事件,这种一再的放大,夸大,只会让这个社会越来越没有方向,直到走向另一个极端。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