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报道,12月28日晚上11点多,网上开始流传一段时长1分53秒的视频,视频画面中多名女生抓住一名穿粉色外套的女孩强行要脱衣,期间有施暴女生放话称“有什么没见过的,脱了!”,按照新闻中的叙述,事情发生在金华永康某中学,被围攻的是一名初一女生,共有九名女生参与其中,有受害女生的同班同学,也有同校初二的学生。事发前,受害女生在家歇息,两名同学把她叫到水库边,不知为何发生口角。很快,另一拨学生赶来,随后发生了视频中的这一幕。目前,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网上相关视频已陆续被清除,公安机关依法传唤了涉案人员(均为在校生),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这样一件事情,都是未成年的少女,却表现出很粗鲁的一面,也算是给这个2015年最后的日子增添一些惊悚。
回顾近年来,类似青年少年暴力事件频频上演。我们无法简单地认为这些暴力事件是一些互无联系的孤案。若是“并案调查”,这些疯狂行为的背后都会存在一种潜在的“暴力逻辑”,拳头大小论是非。事件中的相关人年龄尚小,但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并不小,毕竟几个小女生就敢徒手撕破别人的衣衫,这种事情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更多的掺和着违法的行为,虽然年龄小,但是也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以此来警示那些头脑过热的躁动青春。
当前,暴力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说明了不少孩子也开始接受并模仿“暴力逻辑”。这是法律与教育的双重失灵,如此一来我们更应警惕。要知道,孩子只是成人社会的映射,我们在关注他们的成长问题时,还应该反省自身起到了怎样的“示范”作用。菜市场里有城管与商贩的暴力事件发生,生活的小巷子有强拆队的暴力行为,甚至是工作报酬也需要靠暴力讨薪才能得以实现,如此种种,都会给孩子们模仿的空间,有关孩子们的行为,从社会学层面看,更多是社会的表率没有带好,对于受害与施暴的孩子们,其实都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只有社会环境整体宽松,才能让这些行为慢慢消散。
法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惩罚,另一方面也在于警示和告诫。但现实是不少人想法设法钻法律的空子,可见法律的警示作用甚微。法律的逻辑被部分人异化理解:违不违法无所谓,只要不被发现就行。这说明了法律在我国的尴尬处境,没能将法制观念根植于人心,不少人仍然崇尚权力、利益甚至是暴力。法律的教化失灵,让暴力逻辑等有机可趁,蚕食了部分文明秩序,其表象便是这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对于初中女生的“扒衣逻辑”而言,撕破的不仅仅是初一女生的衣衫,从而也撕破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底裤”,让我们不得不感到隐约的战栗。文化宣传中过度渲染暴力文化。不管是革命大业的主旋律,还是电视、电影不停地播放各种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电影,杀人如麻,挥金如土,谍战,武侠,鬼怪,无一不是血淋淋地,而如龙应台的那种反思战争中的人性的书,却无法在正常渠道销售,这一来一去,难道不说明问题?电视不分级,电影不分级,反三俗有了,那么,为什么不反暴力文化?不反思下暴力哲学的后果?
西方有句俗话,一个人手中的工具只有一个锤子,他把什么问题都视为钉子。暴力文化的盛行,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人文文化、说理文化、法治文化的缺乏。不管是孩子们的粗暴,还是社会层面中的冲突,都是暴利文化的一种潜在表现,每一个人,不管是体制内部的公务人员,还是站桥头的工人,面对彼此,貌似人人都是仙人掌,这样的局面不可能一日就解决,但终究需要融化,愿从孩子的教训开始,每一个人都能反思自己,少一些暴戾,多一些温情。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请稍候......